一、认识胰腺:人体“消化引擎”与“内分泌指挥官”
胰腺是人体腹膜后位器官,隐匿于胃后方、脊柱前方,虽仅手掌大小,却肩负双重核心功能:
外分泌功能——消化引擎
胰腺每日分泌约1000-1500毫升胰液,内含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消化酶,通过胰管排入十二指肠,分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若胰管堵塞或胰液反流,消化酶可能提前激活,导致胰腺“自我消化”。
内分泌功能——代谢指挥官
胰腺内散布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维持血糖动态平衡。急性胰腺炎时,胰岛功能受损可诱发血糖波动,慢性胰腺炎患者糖尿病发病率较常人高3-5倍。
“炎症风暴”的触发机制
胰腺炎本质是胰腺组织的炎症损伤,急性发作时,炎症因子(如TNF-α、IL-6)呈瀑布式释放,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坏死,甚至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风险随之升高。
二、胰腺炎的“炎”之舞:急性与慢性双面夹击
(一)急性胰腺炎:突袭的“消化系统海啸”
1.高危诱因与“导火索”
胆道疾病:胆结石阻塞胰管开口,占病因的40%-70%,堪称“头号元凶”。
酒精滥用:长期酗酒者急性胰腺炎风险增加3倍,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刺激胰管收缩。
高脂血症:甘油三酯≥11.3mmolL时,乳糜颗粒可堵塞胰腺毛细血管。
其他诱因:ERCP术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代谢异常(高钙血症)等。
2.临床表现与“危险信号”
腹痛:95%患者首发症状,常为持续性中上腹剧痛,可放射至腰背部,呈“束带状”。
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提示病情较重。
发热:轻度炎症时低热,坏死性胰腺炎可伴高热(>38.5℃)。
体征: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Grey-Turner征(腰部青紫瘀斑)、Cullen征(脐周青紫)。
3.病情分级与预后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无器官衰竭及局部并发症,死亡率<1%。
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短暂器官衰竭(<48小时),死亡率5%-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持续器官衰竭(>48小时),死亡率高达30%-50%。
(二)慢性胰腺炎:沉默的“消化功能衰退者”
1.慢性炎症的“隐形破坏”
长期炎症导致胰腺实质纤维化、腺泡萎缩、胰管狭窄或扩张,最终引发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患者10年内进展为胰腺癌的风险增加5-10倍。
2.临床表现与生活质量危机
腹痛: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可放射至背部,饮酒或高脂饮食后加重。
消化不良:脂肪泻(大便恶臭、油光漂浮)、体重下降、维生素缺乏(夜盲症、皮肤粗糙)。
糖尿病: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血糖控制障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
三、普通外科医生的干预“组合拳”:从急救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
(一)急性胰腺炎: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
1.急诊处理“黄金48小时”
液体复苏:24小时内补液3-6升,维持尿量>0.5mlkgh,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镇痛管理:哌替啶为首选镇痛药,避免使用吗啡(收缩O括约肌)。
营养支持:48-72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降低感染风险。
2.外科干预的“精准打击”
内镜治疗:对胆源性胰腺炎,24-72小时内行ERCP+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清除胆道结石,降低感染风险。
微创手术:对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者,采用“升阶梯”策略,先经皮穿刺引流,必要时行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VARD)。
开放手术:仅用于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或肠穿孔等极端情况,死亡率仍高达20%-30%。
(二)慢性胰腺炎:功能重建的“持久攻坚战”
1.内科基础治疗
疼痛管理:阶梯用药(NSAIDs→弱阿片类→强阿片类),胰酶替代治疗可缓解腹痛。
糖尿病控制:胰岛素强化治疗,目标HbA1c<7%,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2.外科手术“三板斧”
胰管引流术:针对主胰管狭窄,行纵向胰管-空肠吻合术(Puestow术),缓解胰管高压。
胰腺切除术:对顽固性疼痛或癌变风险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pple术)或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神经阻断术:腹腔神经丛乙醇注射,短期疼痛缓解率达60%-80%,但易复发。
3.新兴技术“黑科技”
自体胰岛移植:全胰切除术后,将分离的胰岛细胞经门静脉回输,逆转糖尿病的发生。
干细胞治疗: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胰腺组织修复,临床试验显示疼痛缓解率达50%。
四、预防与康复:构筑胰腺健康的“四道防线”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管理
急性期:禁食禁水,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高蛋白饮食。
慢性期:每日脂肪摄入<30g,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男性乙醇<20g,女性<10g)。
2.体重控制体质指数(BMI)>25kgm²者,减重5%-10%可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风险。
(二)高危人群筛查
1.胆石症患者:每年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处理胆囊结石。
2.高脂血症患者:甘油三酯>5.65mmolL时,启动贝特类药物降脂治疗。
3.胰腺癌家族史者:40岁后每年行CA19-9检测及MRIMRCP筛查。
(三)康复期注意事项
1.运动处方
急性期:绝对卧床至腹痛缓解,逐步增加床边活动。
慢性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心肺功能。
心理调适
30%-50%慢性胰腺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可通过正念减压疗法(MBSR)或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善。
五、守护胰腺,让生命之舞更从容
胰腺炎是一场“炎症风暴”,亦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普通外科医生通过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治疗,可有效阻断病情进展,重建胰腺功能。而公众对胰腺健康的重视,才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合理饮食、定期体检、远离烟酒,方能让胰腺远离“炎”之舞的纷扰,在生命的舞台上轻盈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