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或疾病治疗需要而留置胃管。胃管是一种通过鼻腔插入胃内的管道,用于提供营养支持和药物输送。对于居家护理的老年患者来说,留置胃管的正确护理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确保营养摄入,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留置胃管的基本护理
1. 固定与清洁
固定方法:使用医用胶布将鼻食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颊或鼻翼上,避免管道移动或滑脱。定期检查胶布的粘性,及时更换。
清洁鼻腔:每天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鼻腔,防止分泌物堵塞或刺激皮肤,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对长期鼻饲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薄荷油和呋麻液交替滴鼻每日2次,以收缩黏膜血管防止黏膜充血水肿减轻胃管对鼻咽黏膜的刺激。
管道清洁:每次喂食前后,用温水冲洗胃管,防止食物残渣堵塞管道。冲洗时注意水流速度,避免过快导致不适。
2. 观察与记录
管道位置:定期检查胃管的外露长度,确保管道没有移位。如果发现管道外露长度明显增加,可能是管道滑脱,需及时就医。
患者反应: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恶心等不适症状,这些可能是管道位置不当或感染的表现。
记录数据:记录每次喂食的时间、食物种类和量,以及患者的反应和排泄情况,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3. 定期更换
更换频率:根据医生建议,通常每1-4周更换一次胃管(参照胃管说明书)。家属应提前预约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切勿自行更换。
二、营养支持与喂食管理
1.选择合适的营养液营养液温度:喂食前将营养液加热,一般37-40℃,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患者的胃肠道。营养液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和病情,确定每日的营养液量。通常每天需要1500-2000毫升,分多次喂食。
营养液种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全营养液或特殊配方营养液。全营养液适合大多数患者,而特殊配方营养液适用于糖尿病、肾病等特定疾病患者。
2. 喂食操作
喂食前:抽吸胃内残留液,如鼻饲前抽出100ml残留液,应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
喂食姿势:鼻饲时将床头抬高 60-90°(呈半坐或坐位),鼻饲后保持该体位20-30min。
喂食速度:喂食时动作缓慢,每次时间控制在 15~20 分钟。
使用喂食泵或重力滴注法喂食时,通常每小时100-150毫升。过快可能导致腹胀或呕吐,过慢则影响营养吸收。
喂食后护理:喂食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以上,避免立即平躺。用温水冲洗管道,防止食物残渣堵塞。
3. 监测营养状况
体重变化:每周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趋势。体重持续下降可能提示营养不足,需调整营养液量或种类。
皮肤与黏膜: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和黏膜湿润度,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皮肤干燥、黏膜溃疡等问题。
血液检查:根据医嘱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评估营养状况。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 预防感染
手部卫生:护理前后务必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清洁双手,避免细菌传播。
管道消毒:定期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保持管道清洁。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水或液体冲洗管道。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鼻腔和面部皮肤,防止胶布过敏或皮肤破损。如发现红肿、溃疡等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口腔护理:长期鼻饲的患者,每天对患者进行 2 次口腔护理,用软毛牙刷沾一点温水(以不滴水为准)清洁患者口腔,防范相关并发症。
2. 预防误吸
喂食姿势:喂食时保持患者半卧位,喂食后保持该姿势30分钟以上,防止营养液反流。
喂食速度:控制喂食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呛咳或误吸。如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喂食并就医。
监测呼吸:喂食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发现呼吸急促、喘息等异常,及时处理。
3. 处理管道堵塞
预防措施:在鼻饲液的选择上给予高营养且充分磨碎的食物避免大颗粒及硬质食物,护理人员每次鼻饲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用手上提胃管,以免食物残留在管壁上。
堵塞处理:如发现管道堵塞,尝试用温水冲洗。如无法疏通,切勿强行冲洗,应及时就医处理。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管道通畅性,确保营养液顺利通过。如发现管道老化或损坏,及时更换。
结语:老年患者留置胃管的居家护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正确的固定与清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效预防并发症,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史芝璟.居家鼻饲护理法[J]. 家庭生活指南,2024,40( 2) :133-134
[2]翁培兰.鼻饲者的家庭日常照护[J]. 家庭医学报,2025,02(下):60-61
[3]贾元臣. 居家护理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2017,11( 3) : 147 -150.
文 | A级综合病房 雷燕
编辑:胡 波
一审:李治刚
二审:游 莹
三审:任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