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研究发现,电蚊香液有肝毒性!那电蚊香还能用吗?答案来了

夏天,除了高温,还有蚊子。

刘女士6个多月的宝宝也经常因为蚊子叮咬,手脚肿起鼓包,看着就吓人。家人也曾出动满屋子打蚊子,可是蚊子一开灯就躲起来,等灯一关,就开始在耳边嗡嗡响。

后来听婆婆说电蚊香液有用,插上电蚊子就不敢来了,正打算网上下单,老公却说电蚊香液有毒,家里有宝宝最好不要用。

这让她犯了难,网上一查也是众说纷纭,那么电蚊香液到底有没有毒,能不能用呢?

一、电蚊香液毒性很强吗?

随着天气转热,蚊子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少驱蚊、防蚊用品也进入热卖期,其中电蚊香液就是不少家庭的“常备神器”。但近年来关于电蚊香液 的有毒言论让不少人开始担心其中的安全问题。

其实电蚊香液其实是通过添加拟除虫菊酯类物质,也就是天然除虫菊中提取并加工制成的一种化学物,可以抑制蚊子的神经细胞中钠离子传输,使其神经元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最终引起蚊子麻痹与死亡。

目前只有部分研究认为长时间接触拟除虫菊酯可能对人体神经或者心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可能会增加相关死亡风险,但具体仍需进一步研究。

至于说致癌方面,确实存在两种除虫菊酯被列入3类致癌物,但还没有充分证据证实,而其他影响胎儿健康甚至生育能力等风险都有待考究。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曾做出规定,对于工作中暴露的除虫菊酯含量空气,不得高于5毫克/立方米。我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也做出过相关规定,要求蚊香类产品菊酯含量浓度在0.31%~1.2%之间,而且生产前要经过毒理实验,确保安全才能获批。

至于有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存在一定肝毒性的说法,其实不完全准确。从毒性角度来说,这种添加物质对人体毒性不高,而且市面上大部分合规的电蚊香液,相关成分浓度都经过适量配比,空气挥发浓度也有安全规范标准,毒性成分含量并不高。

二、警惕电蚊香液真正的危害!

需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虽然蚊香液“低毒”,但并不是无毒!

成都1岁幼童,在家中误食了蚊香液,导致昏迷倒地抽搐不止,家人发现后赶紧送到了医院治疗,但病情似乎并没有得到好转,很快小孩就出现了四肢抖动,脸色发绀,意识渐无等危急状态。

在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后,也一直陷入昏迷,在连续进行血液净化缓解毒性后,经过5天的全力抢救,最终小孩还是没有逃过病情恶化,最终多器官衰竭而亡。

然而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因误食蚊香液产品中毒入院事件。

可能有人会疑惑,蚊香液挥发到空气中也会被人体吸入,为什么食入却有这么大危害?

要知道蚊香液存在一定的有害成分,这些成分被挥发后吸入毒量可能是极其微小的,但集中误食入消化道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儿童,发育尚不完全,新陈代谢速度快,一旦蚊香液误食入体内,很可能短期内扩散全身,引起呼吸不畅、反应迟钝,甚至死亡。

当然也不是说蚊香液就不能用了,只是在使用电蚊香液期间,如果房间面积较小,使用时间要缩短,而且还要注意不要太靠近家人活动范围。

如果家里有孕妇、儿童、老人或者其他过敏、呼吸道病患等人群,最好不要使用相关产品,尤其是有6月龄以下的婴儿,家里最好采取其他驱蚊方法,比如室内减少水生植物,有积水或地漏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滋生蚊虫。也可以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物理方法进行驱蚊;

另外,电蚊香液不建议开一晚上,尤其是卧室等密闭环境,可能会导致空气中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含量变高,建议最好集中在睡前一段时间使用,用完要注意通风,日常蚊香液存放也要注意远离床头或者其他易燃物品,摆放注意保持瓶身直立向上,避免漏液。

三、点蚊香等同于吸烟?有依据吗?

蚊香也是家用常见的驱蚊用品,但如果仔细搜索,网上关于点蚊香的危害也有不少说法。

此前美国《环境与健康展望》期刊还曾发布过相关研究,研究员通过燃烧蚊香,分析空气中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后发现,指出点一盘蚊香释放的颗粒物和其他化合物相当于75~137支烟。

虽然研究结果很吓人,但大家也不用着急恐慌,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解释,该研究实验室内燃烧的蚊香的污染物浓度确实远高于正常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但仅仅将蚊香有害物质含量和香烟做比较,是不科学的,而且正确使用蚊香,对人体危害并不大。

只要我们买的正规蚊香,也就是有农药登记号,标识上有低毒或微毒注明的驱蚊产品,对人体并不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

除了必要的驱蚊产品,其实夏季想要减少蚊虫困扰,也有很多方法:

1、避免积水

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用水区域,要注意及时排干积水,另外有盛水的容器也要注意及时擦干,有养鱼或者水生植物的也要注意及时换水。

2、谢绝入内

家中可以安装纱窗或者纱门,减少蚊虫飞入,或者在蚊帐、纱窗等区域喷上一些驱蚊液,也可以避免蚊子进入。

3、正确使用产品

选购驱蚊产品最好注意是否符合国家生产标准,使用过程也要注意按说明进行,避免错误使用。

其实驱蚊方法有很多,除了上述驱蚊产品,还有一些新型驱蚊用具,作用效果也参差不齐,日常选购最好仔细甄别。

参考资料:

[1]《提醒!这种“夺命毒药”夏季很多家庭常见》.江苏市场监管.2024-05-29.

[2]《1 岁宝宝中毒身亡!这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千万警惕!》 .科普中国.2024-05-30.

[3]《夏季居家防蚊虫“必杀技”来了》.中国疾控中心.2023-06-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研究发现,电蚊香液有肝毒性!那电蚊香还能用吗?答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