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是当时最具实力的两位诸侯。尽管两者在争霸过程中是你死我活的敌手,但在年轻时,他们曾有过密切的交往和联系。二人都以结交豪杰为己任,在各自的社交圈内颇具影响力。因此,在起兵之时,他们能够迅速获得众多英雄豪杰的支持。在这其中,张邈和许攸两位人物,既是曹操的朋友,也是袁绍的亲近之人,堪称两位共同的知己。
一、张邈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对张邈有详细记载: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年轻时因侠义之举声名远扬,常常接济困苦,帮助他人,甚至倾尽家产,许多志士纷纷投奔他。曹操与袁绍都曾是张邈的朋友。
张邈,字孟卓,来自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他年少时以豪侠之名著称,慷慨解囊,帮助困苦之人,甚至倾家荡产,广受士人的推崇。曹操与袁绍都曾是张邈的好友。张邈初时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随后又升任陈留太守。
在中平年(189年),董卓率军进入长安,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对此,曹操与张邈首先举兵讨伐董卓。汴水之战中,张邈派遣卫兹率领部队跟随曹操参战。此后,袁绍成为盟主,时常表现出一种高傲、不可一世的态度,尽管张邈曾是他的朋友,但他无法忍受袁绍的傲慢,于是经常直言斥责他。此时,袁绍命令曹操杀掉张邈,但曹操拒绝了袁绍的命令,并表示:“张邈是我们共同的朋友,无论如何,也应容忍他。”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正在征讨徐州牧陶谦,并让张邈留守后方,这也足以显示曹操对张邈的极高信任。然而,张邈内心却一直担心,曹操最终还是会替袁绍除掉自己,因此心情一直不安。随着曹操诛杀边让等名士,张邈等兖州士大夫更感到不安。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讨陶谦。此时,张邈联合张超、陈宫等人背叛了曹操,迎接吕布占据了兖州。吕布控制了濮阳,周边的各县纷纷归附,唯有鄄城、东阿、范县等地仍忠于曹操。曹操带领主力回师,与吕布在濮阳展开激战,局势对曹操极为不利,双方对峙长达百余天,胜负难分。最终,吕布在长时间的僵持中东逃,投奔了刘备。张邈随吕布一同逃离,只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坚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最终在兴平二年(195年)十二月攻破雍丘,并屠城,诛杀了张超及其家人。在这一过程中,张邈向袁术求援,但在未见袁术之前,自己便被部下杀害,未能善终。
二、许攸
《魏略》中记载了许攸的情况: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及曹操为友。
许攸,字子远,年少时便与袁绍和曹操关系密切。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袁绍因董卓之乱逃入冀州,许攸也随之投奔袁绍,并成为他的谋士,积极劝说袁绍与曹操结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征服公孙瓒,兼并幽州,掌控四州之地,号称拥有数十万大军。此时,袁绍准备向许都发起进攻,欲与曹操争夺天下。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许攸建议袁绍:“曹操兵力不足,但他已集中全力防守我们。许都的防线必定空虚,若派遣轻装队伍迅速突袭,能够攻占许都。占领许都后,可以奉迎天子,名义上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然而,袁绍并未采纳许攸的建议。
就在此时,许攸家中发生了某些问题,留守邺城的审配将许攸家人逮捕。得知此事的许攸愤怒异常,最终决定投奔曹操。曹操听闻许攸到来,激动地迎接他,并说道:“子远来了,大事就可成了!”许攸随后为曹操设计了偷袭袁绍粮仓——乌巢的计划,曹操按照计策行事,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
通过这两位人物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期那些复杂的权谋斗争,也展现了人物间的深厚情谊与无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