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榴花红,绿荫浓,时序总在不经意间更换了妆容,南风轻拂入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之后,气温进一步升高,降水明显增多,容易产生暑湿之邪,养生如何防热防湿,教你三招:
01
合理茹素
素食五味,清热利湿。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脾,脾主运化,若脾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很多清爽清淡的素食,都有清热利湿作用,如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薏苡仁、赤小豆、山药、芡实、莲子、藕等。不过,夏季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百合莲子绿豆粥
材料:百合30g,莲子30g,绿豆100g,糯米100g,砂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绿豆、莲子分别洗净、浸泡半小时;先煮绿豆,近熟时加入百合、莲子、糯米,煮烂成粥,砂糖调味。
功效:清热养阴,健脾安神。
02
科学补水
水是运送营养物质的载体,参与新陈代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补水也能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身体的负担。
在湿热的天气里,人体容易出汗,会导致水分流失加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很渴了再饮水。外出时,可随身携带水壶,每30分钟饮水100-200毫升,注意小口小口地喝,避免一次暴饮,过量喝水。
平时应饮用温开水,倘若觉得无味,也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不建议用含酒精或者含较高咖啡因的饮料补水。
清热除湿茶
原料:白茅根15克、荷叶10克、茯苓10克、生甘草5克。
做法:将原料放入养生壶中,加入纯开水600至800mL,浸泡30分钟,再煮沸15分钟后,可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除湿、益气健脾。
03
运动排湿
加快血液循环,“冲走”湿热。
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一般户外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在夏季早晚相对凉爽的时候,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和缓运动,年轻人可以跑步、健走、游泳、打篮球、踢足球,达到出汗的效果即可。
运动的时候,衣着注意选择透气性好、棉质、能吸汗的浅色衣服,平时也可做做深呼吸,深呼吸有助于调节肺功能,也能使身体多余的水分消失。
最后,心通于夏气,日常生活注意养心。小满之际做好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使自己心气平顺。
穴位养生
取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即。
操作手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即右手包着左手)。晨起后及中午均可操练。
功效: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可以强壮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