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蹒跚学步不过是自然成长的印记,但对脑瘫患儿而言,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伴随着疼痛与挣扎。当脚尖被迫踮起、关节扭曲变形时,行走不再是本能,而是成为了需要反复练习的“挑战”。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12岁以下的脑瘫儿童近200万人,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万至5万人。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心酸与期盼。脑瘫不仅束缚了他们奔跑的权利,更像一道无形的墙,将无数渴望探索世界的心灵,困在孤独的角落。而康复的道路漫长且艰辛,除了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坚持与努力,康复干预治疗的方法也至关重要。
来自甘肃4岁的小萱,因出生时因早产,缺氧,1岁多仍不会走路,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脑瘫。为了让小萱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成长,不被“误解”和区别对待,小萱父母一直在给她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至今!但坚持了将近三年,康复效果却始终不如人意!现今4岁的小萱不会站立更不会走路!
在病友的强烈推荐下,父母带着小萱来到了深圳华侨医院,MDT多学科联合专家会诊中心李厚林主任为患儿小萱看诊时,了解到她的病史和康复进展,详细评估了她的肢体功能和生活状况,现患儿小萱表达能力差,词汇量缺乏;注意力不能集中;脾气暴躁,爱哭闹,发脾气时会打人;可抬头,可侧翻身,但独坐不稳,不会爬,不会站立,扶站时无迈步意识且呈现踮脚尖足状态,精细运动差。
检查时患儿小萱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踝阵挛阳性。最终诊断为大脑性瘫痪。
MDT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原神经外科主任、深圳华侨医院微创神经外科科主任肖宏教授全面评估后,为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即手术康复一体化治疗,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SPR)手术降低双下肢肌张力,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帮助小萱调整步态,逐渐提高行走能力。
术后小萱的肌张力明显下降,再配合专门为小萱定制的针对性康复训练,仅仅6天的时间,小萱成功告别尖足,现在扶站时不仅有行走意识,而且行走姿势正常,行走时双膝也能够伸直,不再呈现剪刀步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康复训练的加持下,小萱的康复效果会更加明显,终有一天可以迎来属于她的奔跑之路!
小萱术前术后对比
为什么小萱康复了快3年都没效果,现在短短几天就能有那么大的改进呢?
肖宏教授解释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FSPR)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解除痉挛的首选术式,通过选择性地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能够显著降低脑瘫患者的异常肌张力,调节梭内肌,从而改善其行走姿势异常的问题,但不会影响支配肌力的神经前根。
该术式只需在腰部进行手术即可缓解双下肢痉挛,不会影响患者腿部肌肉力量的恢复性训练,可以较好解决“康复”瓶颈问题,因此有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