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一定不要担心抑郁孩子的未来!女儿抑郁躺平后,我决定放手

“能不能不要再守着我了......”

“我不守着你守着谁?是你病了!”

在我女儿抑郁后,这样的争吵每天在我的家里上演。

那时候我总担心她想不开,每天寸步不离的守着她、看着她,生怕出一点事。

结果呢?孩子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

黑白颠倒、不服管、点外卖、拒绝沟通。

我常常跟老公说:

“别人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咱是上辈子欠她的!”

那个时候我也毫无办法,总觉得给她多点关心、多点爱,按时吃药,女儿就会好起来。

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自己彻底错了!

01

那天都半夜两点了,女儿还在房间里看动漫

声音震天响,我就坐在客厅守着她

丈夫第二天还要上班,忍不住就去说了她:

“我看你这不挺精神的,不像是有病的样子啊?

你妈天天在家辛苦照顾你,你就这么回报她?”

女儿听了就开始激动起来:

“说我装的?我难受你怎么看不见?

你俩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我变成你们共同的敌人了对吧?”

说着就拿头撞墙,嘴里开始不说好话

最后,我只能看着她慢慢冷静下来。

因为,我毫无办法。

02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我意识到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于是我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希望从咨询师那里得到答案。

咨询师听我说完后,没有急着分析孩子的问题,而是说:

“其实你可以不用这么焦虑的,抑郁症孩子不需要过度担心!”

咨询师指出: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修复能力比较强,而且经历过抑郁症的孩子,只要走出来了,孩子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强的。

同时,孩子的成长是多样性的,休学期间正好可以更早地完成自我认知

咨询师又跟我说了一个词:共生

孩子抑郁躺平后,父母跟孩子形成过度依赖、边界模糊的互动模式,导致孩子丧失独立性与自我认同。

我才意识到,原来女儿躺平在家,我的一些行为跟女儿形成了病态共生

「过度共生」

我24小时寸步不离的守着女儿,本意是关心,担心她。

但是实质上,这是「过度共生」的具象化表现,导致女儿丧失独处空间。

「伪共生」

我一边说“我理解你”,一边趁女儿睡着偷偷看她的日记和手机。

我以为是“为她好”,但这让女儿觉得我根本不理解她,我光“嘴上说说”。

「工具化共生」

刚开始的时候,我用共生态度骗取女儿复学承诺

“只要你下周上学,妈妈天天给你买东西。”

这种契约式共生让女儿觉得“只要不去上学就可以提更多的要求",反而延长了女儿康复的时间。

03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我开始慢慢地做出改变。

第一步:从监护者到守望者。

女儿躺平在家后,我把家变成了"监控室":

24小时盯梢、查手机、掀被子检查

我开始设立安全距离

每天设定"不打扰时段",告诉女儿:

"这段时间是你的自由时间,妈妈保证不进来。"

我也不再坐在门口盯梢,而是做自己的事,告诉女儿:

"需要妈妈时,我随时在。"

一段时间后,女儿主动开门的时间从0次增加到每周2-3次。

第二步:无目地陪伴。

曾经我为了让女儿复学,不管多么无理的要求我都答应。

女儿看我什么都答应,提出的要求一次比一次过分。

所以我决定停止交易式鼓励,进行无目地陪伴,不再说"什么时候复学"。

只是纯粹的参与女儿的世界,看到她看动漫,不指责不评判:

"这个角色让我想到你,都有种不服输的劲儿。"

三个月后,女儿突然说:

"妈,如果现在去上学的话,还能不能跟上进度?。"

第三步:先治愈自己,才能照亮孩子。

我突然间意识到,我把自己活成"抑郁症妈妈"

我放弃了所有社交和爱好,一心扑在女儿身上。

结果换来的是我越来越焦虑,女儿也丝毫没有起色。

在咨询师的建议下,我决定先找回自己

我开始报名瑜伽课、烘焙课,充实自己的生活。

焦虑的时候,写纸条塞进"烦恼罐头",每周日和老公一起撕掉。

结果女儿也开始模仿我,遇到事情不再大喊大叫,而是先写下来梳理自己的情绪。

半年后的今天,女儿正坐在教室享受着属于她的校园生活。

我想对所有和我有同样经历的家长说:

一定不要担心抑郁孩子的未来!

当父母学会后退,孩子才有空间向前。

经历过风暴的树苗,根系反而扎得更深。

就像我女儿说的:

"那段躺平的日子,不是荒废,是让我学会了怎么好好活着。"

请记住:

你的焦虑每少一分,孩子的光芒就多一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一定不要担心抑郁孩子的未来!女儿抑郁躺平后,我决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