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一声不吭 埋头实践

◎史蒂夫

我有个看法可能和很多人都不一样:如果你想让自己成长,最好不要去从事与成长相关的行业。

比如有的人想改善心理健康,就去学做心理咨询;有的人想关注个人成长或者能力培养,就去变成这方面的博主或者专家。这种路径曾经非常普遍,大家的心态都是“自学的同时顺便输出一些内容,万一火了还可以挣点钱”。

可是,当你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者或者专家时,会习惯于用你最熟悉的视角去理解问题。比如心理咨询师往往都喜欢从心理视角看一切;专家身份要求你在自己的领域深耕,订阅者也期待你不断推出更深刻和创新的观点。所以你的“角色”可能会把你推向更加狭窄的方向。

但是人的成长不单纯是信息积累,你需要保持对各种事物的好奇。有时候对成长有帮助的反馈,恰恰来自那些你不熟悉的事物或者意外的地方。专家身份的光环或者成为专家的压力都有可能损失掉一部分你的好奇心。我在某些行业认识的一些专家,就都喜欢躲在自己的领域里,很抵触在陌生领域里自己“笨拙无知”的状态。

当你成为专家和内容创作者时,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思考、阅读或者写那些关于成长的道理。但是人生的道理并没有那么多。一个勤奋的创作者在四五年之后就会开始重复自己以前的观点。

成长,在一开始是懂得一些道理,但是后面的大部分时间,你都需要通过实践去践行和内化这些道理。一直花时间读写和思考是无法真正完成这个过程的,还有可能会让你迷失在文字游戏和“逻辑自嗨”里。

就拿我自己来打比方吧:我在心理学领域里已经有22年的学习和从业经验,但是最近几年甚至最近几个月,我都还一直在婚姻当中反复实践着一些我可能从学生时代就“明白”的道理。这不是说我这些年毫无进步,而是从“知道”到“做到”,从“大脑知道”到“身体和经验上知道”,中间的距离非常长。

当你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用逻辑思维去读写成长之道时,最终可能只是在把前人已经说透的东西不断重新排列和表达,但你并不会真的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甚至你会因为专家身份而无法接受自己做不到、做不好。

而那些让我真的认可和佩服的人,他们真正的“知道”和成长,反而都来自于他们自己“狗血”或者说曲折的生活经历。

知行合一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从对自己负责的长远视角来看,如果一定要做取舍,我觉得一声不吭地埋头实践是更值得的选择。

(北京青年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一声不吭 埋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