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0日讯(通讯员 李萍 朱娥 记者 王璐)40岁的厨师张先生最近犯了难:双手麻木无力越来越严重,连端锅掌勺都成了难题。本以为是颈椎病,做了理疗却不见好转,直到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确诊为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
手麻久治不愈?警惕正中神经"卡壳"
张先生从事厨师工作多年,日常需频繁使用腕关节切配、颠勺。近日,张先生感觉双手指麻木,左手较明显,随着病情加重,他甚至出现双手无力,端锅、掌勺都费力了。经神经内科黄晓松主任医师团队检查,结合神经肌电图及手足外科会诊,排除颈椎病、脑卒中后,确诊为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发的腕管综合征。
"这类疾病在厨师、屠夫、木工、程序员等职业人群中高发,女性和50岁以上人群也易患病。"黄晓松介绍,长期重复性腕部动作可磨损神经,导致麻木、疼痛甚至肌肉萎缩。
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感觉异常,典型症状患者常会感到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症状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比较明显。一些症状严重者,疼痛可达前臂、上臂甚至肩部(需排除其他疾病的影响,如颈椎病)。
科学应对"鼠标手":治疗预防需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基础病患者也是腕管综合征“高危人群”,张先生正是因肥胖、糖尿病叠加职业原因导致疾病发生。
针对张先生的情况,医院通过减轻神经压迫、营养神经等治疗缓解症状,但需长期管理体重、血糖,并调整用腕习惯。黄晓松提醒腕管综合征易发职业和人群,可从以下方面科学应对:
治疗原则:早期可通过腕部支具固定、局部药物注射及口服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需手术松解腕管内组织以解除神经卡压。
预防要点:避免长时间屈伸腕关节,每工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可佩戴护腕减轻压力;每日进行手腕握拳、背伸等功能锻炼,增强肌肉支撑力;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体重与血糖,降低腕管内环境异常风险。
"出现持续手麻、持物无力时,别自行按颈椎病处理,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手足外科排查。"黄晓松强调,尤其是职业性腕部劳损人群,需重视早期干预,避免因拖延治疗影响手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