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满 )
SUMMER
小满卷首语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每年5月20-22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60°时,小满节气便如期而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而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雨水增多的含义,民谚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此时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北中健康编辑部》2025
小满节气诗词
非遗药熨
小满
小得勿自满,勤勉即心安。
大道宜精进,雄才可正冠。
北京中医药大学院长
李良松
小满气候
与人体变化
非遗药熨
小满三候
小满作为夏季第二个节气,其名取《尚书》“满招损,谦受益”之精髓,特指北方麦类作物籽粒初盈而未全熟的状态。此时南方进入多雨湿热期,北方则呈现“江河渐满”的物候特征。三候演变暗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为养生提供时空坐标。
一候:苦菜秀
苦菜(菊科植物苦苣菜)在湿热环境中蓬勃生长,其性寒凉、味苦,自古为民间“清热解毒”之野菜。《本草纲目》称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此时采摘食用,可助人体清解内热,顺应节气湿热渐增的趋势。现代研究证实,苦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之效。居家可将其凉拌或煮汤,搭配粳米熬制“苦菜粥”,既祛湿又健脾。
二候:靡草死
喜阴的靡草(细叶草类)因日照增强、阳气亢盛而凋零。此现象揭示“阳盛则阴衰”的自然法则,提示人体需养护阴液、避免过度耗散。中医认为,靡草之死警示人们需警惕“火旺伤阴”,尤其在夏季运动后忌大汗淋漓,以免汗为心之液,过泄则耗伤心阴。建议居家使用檀香、柏子仁等药材熏香,以沉降浮越之阳气。
三候:麦秋至
虽处初夏,北方冬小麦已近成熟,故称“麦秋”。此时麦粒含水量下降,淀粉转化完成,中医视其为“脾土之精”。《饮膳正要》载:“麦性甘温,补中益气”,但小满时麦尚未完全熟透,食用新麦易致脾虚湿滞,故建议以陈麦或炒麦入药,如炒麦芽消食导滞,麦麸健脾和胃。
小满中医养生
非遗药熨
01
小满养生总纲:
三焦同调,祛湿健脾为要
小满养生需紧扣“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以“通调三焦、健脾祛湿”为核心,兼顾养心护阳。三焦者,上焦主气、中焦主运化、下焦主水道,三者协同则湿热可化、气血自和。
02
情志调护
小满时节“火气渐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使志无怒”,情志过极易致肝郁化火、心火亢盛,进而影响三焦气化。养生需从“形神合一”入手,构建“内守外达”的情志调节体系。
首先,要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压力,如深呼吸、冥想等。深呼吸能够调节呼吸频率,增加氧气摄入,帮助身体放松;冥想则可以让我们专注于当下,排除杂念,减轻心理负担。
其次,我们可以参与一些修身养性的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钓鱼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兴趣爱好,还能让我们在专注中忘却烦恼,平静心情。
03
艾灸调理:
督脉灸:取大椎至腰俞穴,隔姜灸3壮(约45分钟),温补命门之火,增强抗湿能力。
脐灸:以神阙穴为中心,填入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混合药粉,上置艾柱灸20分钟,健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