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一直被催的孩子学不会自觉,唤醒内驱力,父母做好这3 件事就够了

文/婷妈

每天清晨,小区里都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催促声:“快点起床,要迟到了!”“作业还没写完?别磨蹭了!”

家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却慢悠悠,仿佛催与被催成了日常的“拉锯战”。可越催越没效果,问题出在哪儿?

一直被催的孩子,就像被人推着走的木偶,很难学会自觉。

想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家长做好这 3 件事,或许就能解开这个育儿 “难题”。

1、少些催促,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

刘芳的儿子阳阳,以前写作业总要妈妈反复催促。

后来妈妈尝试改变方法,和阳阳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他自己决定先写哪科作业、休息多久。刚开始,阳阳写一会儿就玩起来,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

妈妈忍住没催,只是提醒他:“如果太晚睡觉,明天上学可能会没精神哦。”

慢慢地,阳阳发现合理安排时间,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有更多时间看喜欢的动画片。现在的他,放学回家就自觉写作业,再也不用妈妈操心。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 指出,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能掌控生活时,更愿意主动做事。

那些总被催促的孩子,内心会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反正都是为父母学”。而当家长给予选择权,孩子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逐渐培养出责任感和自觉性。

2、放下手机,用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

邻居家的朵朵,以前总爱赖床、拖延写作业。

后来爸爸做出改变,每天早上不再睡懒觉,而是早早起床锻炼身体;晚上回家后,也不再刷手机,而是和朵朵一起看书。

有次朵朵好奇地问:“爸爸,你怎么突然这么爱学习了?” 爸爸笑着说:“因为学习新知识很有趣呀!”

在爸爸的影响下,朵朵也变得自律起来,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还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与其不停催促,不如用行动示范。

当家长放下手机,专注做事,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明白自律和努力的意义。

毕竟,比起千言万语的催促,家长的榜样力量更能触动孩子的心。

3、发现兴趣,点燃孩子内心的热情之火

杨梅的女儿小雨,曾经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总被催着写作业。

直到有一次,发现她喜欢画画,便给她报了绘画班。小雨一下子找到了热情所在,不仅画画时特别专注,还主动要求用零花钱买画册自学。

妈妈顺势引导:“学习就像画画,掌握了方法会很有趣。” 慢慢地,小雨把对绘画的热情迁移到学习上,主动探索学科知识,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每个孩子内心都藏着一团火,关键是找到点燃它的“火种”。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当孩子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就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

家长要做的,就是细心观察孩子的喜好,帮助他们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从“要我学” 变成 “我要学”。

写在最后

育儿不是一场单方面的“催促战”,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当家长学会放手,给孩子自主空间;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挖掘兴趣,点燃内在热情,孩子的内驱力就会被慢慢唤醒。

别再让催促声填满孩子的生活,用信任和引导代替焦虑与催促,你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自觉、更优秀。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智慧陪伴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一直被催的孩子学不会自觉,唤醒内驱力,父母做好这3 件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