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天,刚刚结束外地考察回来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参加了先农坛组织的一场活动。在活动现场,他遇到了曾任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开国少将的胡炜。
令万里没有料到的是,胡炜在见到他后,径直走到他面前,恭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颤抖,深情地对他说:“万里同志,您为临沂地区的老百姓做了太多,您为老区人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您为他们带来了希望,老区的老百姓真是苦啊!”
说到这里,胡炜的声音突然哽咽,他无法继续说下去。万里此时心情也颇为激动,他紧紧握住胡炜的手,语气诚恳地回应道:“胡炜同志,是我们做得不够,是我们忘记了初心啊!”话音未落,两人紧握的双手仿佛传递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情感。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胡炜如此激动,以至于提到老区人民的困苦时情感失控呢?这要追溯到不久前,万里亲自到山东临沂地区考察的一次经历。
万里到达临沂地区后,首先来到了蒙阴县的孟良崮老区。在这里,他并没有按照当地县委安排的路线进行视察,而是选择了随机停留在几个村庄,亲自走访调查。没想到,在参观了第一个村庄后,他心中涌起了一阵阵沉痛的感慨。
让万里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的是,尽管经过了多年的革命和建设,老区人民的生活依旧艰难困苦。万里先后走访了七家人家,发现他们的住房大多是土坯房,只有一户的主墙是用砖建的,因为这家家里有亲人在济南工作,生活条件略显好一些,然而与城市家庭相比,依然差距很大。
更令万里心痛的是,几乎所有条件较差的家庭一年到头都吃不上肉。一位老太太身体多病,家中已经为她准备好了寿衣,静待她的最后一刻。万里询问为何不去治疗时,老太太的家人哽咽着说,治病需要花费巨资,他们无力承担。为了给老太太买寿衣,家人们只能东拼西凑。如果治疗无望,恐怕连买寿衣的钱都花不完。
继续走访了几个村庄后,万里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无法言喻的悲痛让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走完最后一个村子,他准备返回济南。
就在此时,一位年迈的大娘从村里匆匆跑了出来,她跪在万里面前,动情地讲述着过去解放军在这里的战斗,村民们如何热情支援抗战,帮助解放军度过艰难岁月。她激动地说道:“如今,中央领导来了,家家户户没什么招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热情,只是生活太苦,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领导了。”她把手里的一捧花生递给了万里,眼中满是期待与感激,“这是老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请您带回去。”
万里看到那一捧花生,眼眶顿时湿润,他急忙扶起那位大娘,哽咽着说道:“这捧花生比任何礼物都宝贵,它承载着老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深情厚意。我一定会把这份情感带回中央。”
万里把花生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然后登上车前往济南。由于道路不畅,直到晚上近八点钟,才到达济南。工作人员问是否先用餐,万里摇了摇头,坚决表示先开会。
当晚,省委书记、省长等重要领导都在招待所等待,听说万里到了,纷纷赶到会议室。会议开始时,万里环顾四周,沉默片刻后,从兜里掏出那捧花生,深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共产党员不应该忘记自己来自哪里,我们要始终记得我们是从人民中走来的。”
他接着将这次视察蒙阴县的所见所闻如实讲述,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声音中颤抖不已。他没有想到,即便到了八十年代末,老区人民的生活依然如此困苦,自己不够深入基层,可能也来得太晚了,作为副总理,他深感内疚。
万里毫不犹豫地部署工作,要求省长立即组织人员赴蒙阴县,帮助那家患病的老太太,先把她送到医院治疗。还要求省政府着手研究蒙阴县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随时向他报告进展。同时,万里提出,要在济南招聘更多来自临沂的劳动力,帮助他们走出贫困,改善生活条件。
省委书记和省长在现场作出表态,承认是自己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将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万里虽然情绪激动,但始终保持冷静,因为他在简报中了解到老区的困苦情况,虽然如此深感痛心,但这显然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许多曾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反而发展较为滞后。
会议结束后,万里立即指示国务院秘书长与北京方面联系,调配粮食、棉花、衣物等物资,以缓解老百姓的眼前困境。
万里的这一系列举措,很快传到了胡炜耳中。胡炜曾亲自参与了孟良崮战役,并在临沂地区工作多年,他被万里的行动深深打动。当他再次见到万里时,情绪激动,无法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