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李德生成候补备选,请许世友陈锡联帮忙,二人:我们不能说这个话

1969年,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如期召开。会议开始前,秘书处将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发放给与会人员,请大家充分酝酿与讨论。当李德生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名单中时,他有些愣住了。那一刻,他并没有做太多思想准备,对此完全没有预料到。

李德生刚刚当选为中央委员,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这个角色的转变对于他来说显得有些突然,跨度太大,速度太快,他有些措手不及,内心难以适应。尤其是他深知自己在中央工作经验匮乏,长期在地方上担任工作,如何能够胜任如此重要的岗位?这个担子实在太重。更何况,许多资历更老、名声更大的开国将军们都没有进入候选名单。这个变化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内心充满疑虑。

在李德生心中,自己对这项工作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也并没有做好担负如此重要责任的心态。于是,他决定去寻求两位老首长的帮助,一位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另一位是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为何选择找这两位老首长?李德生有着深思熟虑的原因。

首先,他发现这两位老首长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他们早已是中央委员,长期在中央工作,了解中央的情况,资历和经验远高于李德生。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能更好地理解形势,排解自己内心的困惑。第二,许世友和陈锡联不仅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老朋友。李德生年轻时的军旅生涯并不顺遂,在部队服役多年,大多数时间都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仅担任过短短两年的班长。那个年代,陈锡联是他的师级首长,许世友则是他的军级首长。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兵员编制紧张,李德生一度被降职,但他凭借出色的能力被提拔为通信排长,进入了团长陈锡联的麾下。可以说,陈锡联是李德生职业生涯中的伯乐。

1973年,李德生调任八大军区,和他一同调任的正是陈锡联。李德生的新职务让他再度成为许世友的下属。许世友非常信任李德生,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世友一度遭遇“造反派”的压力,不得不暂时避居安徽大别山的后方医院。那时,李德生担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他主动前往迎接许世友,表示无论有什么指示,自己都将全力以赴执行。在李德生的地盘上,许世友能感到一丝安心。而他们俩人早在河南新县便是同乡,彼此关系亲近。

面对两位老首长的信任和帮助,李德生更愿意敞开心扉,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疑虑和困惑。他带着虔诚的心态去找陈锡联和许世友,心里有些忐忑地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首长,了解我,不要选我作为候补委员。这个任务太重,我承受不起。”听到李德生的请求后,陈锡联和许世友对视了一眼,眼中都充满了惊讶。作为老首长,他们深知这种事情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不是轻易可以讨论和干预的。

最终,两位老首长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德生的请求。许世友和陈锡联一致表示,这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定,选谁当政治局委员、谁当候补委员,完全是中央的安排,作为下属的他们,无法干预这种决定。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真替李德生说话,反而会触犯党的规矩和纪律,也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两位首长的态度异常坚决,言辞中没有一丝妥协的余地,仿佛在暗示李德生:“你应该放弃自己的想法,顺从组织安排。”

面对这种坚定的态度,李德生并未再坚持下去,心里反而有些释然。他意识到,在党内,只有坚守组织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很快,选举结果揭晓,许世友和陈锡联顺利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李德生也成功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几年后,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时,李德生跨越了两步,除了成为政治局委员外,还顺利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地位远超许世友和陈锡联,成为第一位正国级的开国将军。这一切似乎印证了一个道理:坚定信念、服从组织、踏实工作,最终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辉时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李德生成候补备选,请许世友陈锡联帮忙,二人:我们不能说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