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吴门医派温病(湿热致病)学习交流会在苏州市中医医院举办,吴门医派专属LOGO首次发布。会议现场,全国首家吴门医派温病(湿热病)教学门诊、非遗门诊及吴门医派温病病房相继揭牌。
“吴中医学甲天下”。为进一步提升吴门医派品牌形象,增强影响力和辨识度,经社会公开征集、专家遴选再设计,结合苏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葛惠男教授所献墨宝,吴门医派LOGO正式出炉。据介绍,Logo提取融合了《说文广义》中“吴”与“医”的文字结构,以银杏叶、桂花与“中”字形体作为轮廓造型。
“银杏是中药材,象征长寿、坚韧和智慧,呼应中医治未病、调养结合的养生哲学。药食同源的桂花是苏州市市花,也致敬了吴门医派代表性人物叶天士(名桂)。”吴门医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苏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黄菲表示,“青黛绿+银杏金”的主色调,整体展现出中医诊疗“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清而不寒”的文化精神。
吴门医派以温病学说闻名于世,其“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理论,为湿热病诊疗奠定了科学根基。研究发现,现代人多发的糖尿病、风湿等内分泌代谢病和免疫性疾病、生活方式杂症,不少与湿热有关。对此,苏州市中医医院教育部、吴门医派研究院联合推出了吴门医派温病(湿热病)教学门诊,系统整合叶天士、薛生白等医家学术精髓,聚焦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免疫失调等跨学科疑难病症,为市民实现湿热病“辨证-施治-调护”分层精准干预。
作为全国首家吴门医派教学示范门诊,该诊室设于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二楼,兼具诊疗服务和学术传承功能。门诊由省级名中医领衔,汇聚吴门医派传承人及资深专家,在真实诊疗场景中,通过病例解析、方药配伍演示、外治技法实操等环节,建立“名医工作室-青年医师”结对机制,让中医后学在跟诊、襄诊中掌握推广吴门医派的特色诊疗技术。
为将温病辩证及理法方药,更好地用于感染、免疫、代谢性疾病患者的全程管理,全国首家吴门医派温病病房也在当天同步揭牌。
吴中多名医,绝活技艺世代相传。截至目前,吴门医派共有24项传统医药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非遗名录,其中苏州市中医医院有14项。为让这些非遗技艺更好地惠及患者、便于传承,全国首家吴门医派非遗门诊于当天揭牌启用,设于苏州市中医医院名医馆。
此外,当天会上,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仝小林教授,江苏省名中医、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葛惠男教授正式获授聘书,担任吴门医派温病研究中心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