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句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来自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这句诗反映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另一首著名的端午诗是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首诗讲述了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故事。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诗句选择,可以参照上述两首诗中的句子。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中,端午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下列诗句描写端午节的是____。
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A。
解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民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扩展知识
北宋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首词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诗里提到了几个祛病驱邪的民俗,一是沐浴,写得有些香艳(不要想像古人能天天洗澡,没那个条件)。一是缠线,“彩线轻缠红玉臂”,可以辟邪驱鬼。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一是挂符,“小符斜挂绿云鬟”,它能通神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是清明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写的是中秋节。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写的是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