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进**:范进是一个热衷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他中举后的疯狂行为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2. **周进**:周进是范进的老师,他一生致力于科举但始终未能成功,最终在成为考官后因看到范进而大哭,反映了他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3. **严监生**: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临死前还因为两根灯草不肯断气,形象地表现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愚蠢。
4. **王冕**:王冕是一位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知识分子,他选择远离世俗的喧嚣,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5. **匡超人**:匡超人原本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年轻人,但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逐渐变得虚伪自私,这个角色形象展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塑造作用。
这些人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如科举制度的弊端、人性的弱点等,使得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文献。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简短
1、王冕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人物。
2、周进
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他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
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匡超人
匡超人,原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他巧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扩展知识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