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你听说过“荔枝病”吗?

初夏时节,圆润饱满、清甜多汁的荔枝大量上市,成为许多人爱不释手的时令水果。然而,在享受这份甜蜜的同时,有一种被称为“荔枝病”的健康风险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并非是荔枝本身含有某种特殊的致病病毒或细菌,而是一种由过量食用荔枝引发的急性低血糖症。、

“荔枝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当人们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迅速进入人体血液。但果糖必须在肝脏中经过转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当一次性摄入过多果糖时,肝脏来不及将其全部转化为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仅无法升高,反而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会加速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下降,引发一系列低血糖症状 。

“荔枝病”的症状:通常在进食荔枝后的数小时内出现。早期表现为出汗、手抖、心慌、头晕、乏力、饥饿感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荔枝病”?

成年人每天食用荔枝以不超过10颗为宜,儿童则应根据年龄适当减少,一般3 - 6岁儿童每天不超过5颗,6岁以上儿童每天不超过8颗;

避免空腹食用,可在饭后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食用;

尽量选择新鲜、成熟度适中的荔枝,避免食用变质、未成熟的荔枝。未成熟的荔枝中含有更多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抑制脂肪酸的β-氧化,减少葡萄糖的生成,进一步加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瑶医提醒

患有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异常等疾病的人群,本身血糖调节就存在一定问题,更要注意食用量,过量食用更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你听说过“荔枝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