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越来越多人因高血脂并发症去世!医生告诫:3件事,再懒也得坚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直到进了急诊室,才知道高血脂不是查体上看到的一串数字,而是堵在血管里、压在心脏上、藏在大脑里的危险物。

它从不挑时间,不讲道理。一个年轻人照样可以因为高血脂引发的胰腺炎进ICU,一个不胖的人一样会在早晨突发心梗而失去意识。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太油、体重控制住就行,其实从疾病发展来看,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真正致命的,是它慢慢侵蚀身体后留下的并发症,等爆出来,已经是全局失控。

医生最怕的是病人一边拿着高血脂的报告,一边说“我也不胖啊”“家里人都这样”“我吃得也不多”,这些听着像解释,其实是推脱。血脂这个东西,不只和胖瘦有关。

人体脂质代谢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遗传、胰岛素敏感性、甲状腺功能、肝脏处理能力。

有些人明明体重正常,但脂肪在体内分布异常,内脏脂肪偏多,血脂照样飙高。

研究指出,中国人群中有接近26%的“正常体重高脂血症”,也就是BMI正常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超标。

这类人风险更隐蔽,因为他们不会被提醒减重,也不会主动去体检,最后可能在一次体位性低血压或突发胸闷时才发现问题。

有不少高血脂的人,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饮食出问题的,而是从作息、节律、精神状态开始乱了。

睡得晚、吃得快、情绪波动大,会让身体在短时间内进入一个应激状态,皮质醇升高、胰岛素抵抗增强,接着脂肪代谢变慢,血脂升高。

更复杂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高血脂会直接“引发死亡”。

高血脂往往没有预警,一旦引发并发症,死亡率比高血压还高。比如急性胰腺炎,重型患者死亡率超过30%,而高脂血症是最主要的非酒精诱因之一。

在2021年的一组全国多中心研究中,发现所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患者中,甘油三酯水平平均高于11.2mmol/L,远高于普通人群。

而这些患者有超过一半没有事先被告知自己有高脂血症,也没有任何治疗记录。这说明,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是高危人群,直到病情爆发。

有些人觉得吃点药就能压住血脂,不改生活方式也无所谓。这个理解很有问题。降脂药并不是万能的,它降低的是数字,但并不能逆转血管内的粥样硬化。

真正想避免并发症,药只是维持手段,决定因素还是习惯。

医生一再强调饮食、运动、规律生活,不是为了说教,而是因为临床观察已经证实,那些坚持做这些事的人,发病率就是低。

2019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跟踪了7万人10年,发现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晚餐不超过八点、减少夜宵频率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将近40%。

这些数字不是抽象的,它背后是无数人的命被拉了回来。

不过,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愿意动,而是搞错了重点。他们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高,觉得要跑步、要跳操、要吃沙拉,结果坚持不了三天。

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其实是最基本的三件事:早饭别拖、每天快走、晚饭少油。每天按时吃早餐,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让身体节律保持在稳定的模式。

人一旦进入“空腹应激”状态,血糖波动幅度会增加,胰岛素需求量大增,带动脂肪代谢失衡。

每天快走,不用跑,走就够了。速度在6公里每小时以上,每天30分钟以上,对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都有明显降低作用。

关键是得动起来,不管是楼下绕圈、上下楼梯还是走去买菜,只要不是坐着,都有效。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锻炼一定得“系统”,否则就没效果,这个理解容易劝退自己。

数据上看,哪怕是零散走路的人,只要每天时间加起来超过30分钟,血脂控制水平比不动的人好出一截。不是非得去健身房,只要动起来,血液循环加快,脂质代谢系统就开始修复。

晚饭少油,这一条是最容易做到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中国人晚饭吃得太丰盛,尤其是家庭聚餐、加班回来饿了补一顿,都是对身体负担最大的时候。

晚上活动少,脂肪代谢变慢,吃进去的脂类更容易在血液中积存

研究数据表明,晚餐脂肪摄入占全天总量50%以上的人,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平均高出18%。

换句话说,控制晚饭油脂量比白天刻意节食更有效。不要以为油是能量,吃多了血脂就给你记账,早晚要还。

有的人不怕高血脂,不是不知道风险,是因为还没见过什么叫“高脂脑梗”。高脂脑梗和普通脑梗不同,它多发生在清晨和午睡后,症状往往更剧烈,恢复更慢。

很多人忽略了,血脂异常并不总是“慢慢来”的。有时候它发展得非常快,特别是在节后、假期、大吃大喝之后的几天内,短时间内甘油三酯能从2mmol/L飙到10mmol/L。

这种速度是没有任何体感的,等到感觉肚子痛、恶心呕吐,再去医院已经是急性胰腺炎。

这个病一旦爆发,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很多ICU里静静躺着的,不是老年人,而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因为节假日吃了几顿太油的火锅,没控制住。

也有一部分人误以为喝红酒能降血脂,这个说法传播得广,但实际作用很有限。

红酒中的多酚类物质对心血管确实有保护作用,但得在严格控制饮酒量的基础上,而且前提是其他生活方式也要规范。

如果每天摄入超过100ml,哪怕是红酒,也会增加甘油三酯合成。

在看似和高血脂无关的地方,也藏着很多风险点。比如便秘。长期便秘会延长肠道内胆固醇的再吸收时间,导致血脂水平上升。

假如一个人长期血脂正常,但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生活习惯没有明显变化,是不是说明身体内部某个系统开始出问题了?这个时候,应该检查什么?

这种情况不少见。表面看起来是血脂升高,其实背后可能是肝功能或甲状腺功能开始紊乱。

肝脏是脂质合成和分解的中枢,任何轻度的脂肪肝或转氨酶异常,都可能让血脂出现波动。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更是一个隐藏的推手,它会让脂肪代谢变慢,哪怕饮食和运动都正常,也可能出现总胆固醇和LDL升高的情况。

对这种“突然高”的现象,建议先查甲功全套和肝功能,包括ALT、AST、GGT,再查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看看是不是有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征兆。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那高血脂不是主因,而是结果。

真正的原因得从内分泌系统去找,而不是一味吃降脂药了事。真正能把病拖下去的,往往不是它本身,而是被搞错的方向。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孙环,杜洁,王铭铭.高血脂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01):117-11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越来越多人因高血脂并发症去世!医生告诫:3件事,再懒也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