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方面,很多朋友都知道,要严格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在血脂控制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首要控制目标。
很多朋友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已经把升高的血压血糖控制好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控制到了1.8mmol/L以下的达标范围,但还是发生了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这种情况,让人禁不住要问:已经严格控制了各种危险因素的前提下,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那就是心血管疾病残余风险,这种残余风险的概念,是指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均在达标范围的前提下,但仍然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
如果说在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外,还有哪些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的话,今天为大家总结4个指标,以及如何调理这4个指标的一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甘油三酯
对于血脂指标来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脂指标,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其中甘油三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甘油三酯是人体血脂代谢的初级产物的主要成分,这个指标的高低,主要指征的是人体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甘油三酯升高,同样也会对血管壁内皮造成慢性炎症反应,而且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带来更大的血栓形成风险。
因此,我们对于血脂指标,要注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也要注意甘油三酯水平的控制。甘油三酯一般超过1.7mmol/L就是超标,在1.7到2.3之间为边缘升高,2.3到5.6为轻中度升高,而超过5.6mmol/L的情况,则属于重度升高了。
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不用药物,通过生活中清淡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戒饮烈性酒等方式进行调理改善,并做好定期监测,尽量把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控制下来。
对于重度升高的朋友,则应该考虑在生活调理基础上,加用药物控制,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佩玛贝特等药物,以及单组分的不饱和脂肪酸制剂,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等,都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可以结合情况合理选用。
脂蛋白a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升高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该指标基本不受饮食,生活习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与基因,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一般只需要做一次血脂七项检查,就能够了解自身的脂蛋白a情况。
脂蛋白a是一种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以外的血脂成分,它的每个分子上有一个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构的脂质结构,同时结合了一个载脂蛋白a,这个成分升高,同样也预示着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脂蛋白a的正常值水平为300mg/L(相当于30mg/dL)以下,超过300为超标水平,而如果超过500mg/L(50mg/dL)则属于高危风险。应当引起积极重视。
对于脂蛋白a升高的问题,饮食调节,运动锻炼,都基本上无法有效改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性降低脂蛋白a的药物,好消息是,已经有两个小核酸RNA药物和一个口服药物进入了三期临床阶段。
目前的降脂药物中,PCSK9抑制剂类药物除了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外,也能够使脂蛋白a降低30%到50%左右,如果是轻度脂蛋白a升高同时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朋友,可以选择此类药物,同时控制两个血脂指标。
基于目前的现状,对于很多脂蛋白a升高幅度较大的朋友,目前最好的办法不是用药,还是应该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和进一步积极的控制其他的风险因素,例如更严格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1.8降到1.4的水平,也能够相对抵消一部分脂蛋白a升高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如果正常代谢,它应该会迅速的被进一步转化为蛋氨酸或甲硫氨酸,为人体提供氨基酸营养,但如果它的代谢途径受阻,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危害心血管血管健康。
高同型半胱氨酸问题,会伤害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健康,加大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还会增加血液中凝血物质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大,特别是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值得特别注意。
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水平是小于15μmol/L,如果是合并高血压问题,一般超过10μmol/L就应该引起注意,有些朋友这个值可能远高于正常值,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注意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多种B族维生素密切相关,叶酸(维生素B9)的活性代谢产物是同型半胱氨酸进一步代谢的甲基供体,而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又是该物质进一步代谢的重要辅酶,维生素B2又是维生素B6代谢的基础物质。
因此,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问题,想要积极控制降低,这四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B2,B6,B9和B12,应该同时进行评估和合理补充。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加上合理使用的补充剂,来加强B族维生素营养的全面补充,有助于全面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高敏C反应蛋白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慢性炎症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血管硬化的重要风险因素,升高的血脂,血糖,血压等,会加大血管内皮的慢性炎症,积极控制三高之外,血管的慢性炎症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可以通过高敏C反应蛋白来了解。
一般高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在1.0mg/L以下为正常水平,如果在1.0到3.0之间则可评估为中等风险,超过3.0mg/L则属于高危风险。
慢性炎症水平的控制,还是需要在严格控制三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健康的饮食,长期坚持的运动锻炼,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优质的睡眠,戒除焦虑,保持平和心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都能够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身体的慢性炎症水平。
在药物治疗方面,低剂量的秋水仙碱已经在美国FDA获批用于对抗慢性炎症,降低心血管风险,但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选好该药物的应用时机,对于其心血管疾病预防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国内尚无控制慢性炎症心血管风险药物获批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先从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入手,降低和控制我们身体的慢性炎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