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由先锋鸟血糖管理软件提供!帮您记录血糖、血压等健康指标,提供无糖食品免费试吃,以及定制饮食运动计划,陪伴您一起控糖。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大量人口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水平是一场 “持久战”,而运动则是这场战斗中的得力 “武器”。不过,你知道吗?运动时间的选择,对降糖效果有着显著影响。那么,究竟每天什么时间运动,能让降糖效果达到最佳呢?
过往认知中,不少人觉得清晨空气清新,适合运动。但从血糖控制角度来看,清晨并非最佳时段
。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代谢减缓,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而清晨醒来后,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将储存的肝糖原释放到血液中,以满足身体活动的能量需求,从而导致血糖出现生理性升高,也就是常说的 “黎明现象”。此时进行运动,可能会因身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刺激升糖激素分泌,使血糖波动加剧,不利于血糖控制。
那什么时间运动更好呢?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下午至傍晚时分运动,降糖效果更为显著。多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下午运动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在下午,人体的肌肉力量、耐力和关节灵活性等都处于较好状态。这是因为经过一上午的活动,身体已经完全苏醒,体温也有所上升,肌肉和关节得到了充分预热,更适合进行各类运动。此时运动,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强,能够更高效地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有研究将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不同运动时段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下午进行中等到高强度运动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尤其是在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第一年。不仅如此,下午运动者还有更大可能减少降糖药物的用药剂量。从人体生物钟和代谢规律来看,下午时段身体的代谢活性较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相对增强。胰岛素就像一把 “钥匙”,能够打开细胞的 “大门”,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当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时,意味着这把 “钥匙” 能更顺畅地发挥作用,血糖也就更容易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还有研究表明,晚上 18 点以后运动,对降低血糖同样效果显著。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 186 名超重或肥胖且至少有一种代谢障碍的成年人的运动和血糖水平,发现与不运动相比,晚上 18 点以后运动时,24 小时血糖水平、白天血糖水平以及夜间血糖水平都有明显降低。对于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控糖效果更突出。这可能是因为晚餐后人体血糖会出现一定程度升高,此时运动能及时消耗多余葡萄糖,避免血糖过度攀升。同时,晚上运动还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延长寿命方面展现出优势。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对近 3 万名成年人进行长达 8 年随访后发现,晚上 6 点以后进行中等强度运动的人群,其死亡风险降低了 61%,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 36%,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 24%。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下午至傍晚时段运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可以在午饭后 1 小时进行散步、慢跑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既能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又能减少低血糖风险;傍晚 17 - 19 点(建议晚餐后 30 - 60 分钟),身体适应能力达到顶峰,肌肉柔软,肌肉力量和身体利用氧的能力最强,此时适合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长跑这类强度较高的运动,能有效改善夜间血糖。不过,无论选择什么时间运动,都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同时,运动前后要密切监测血糖,避免因运动引发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坚持科学运动,才能让运动这把 “利刃” 在控制血糖的战斗中发挥最大威力,助力糖尿病患者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