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伤筋动骨”真的100天才能恢复吗?

“伤筋动骨一百天”咋来的

每当有人骨折时,“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叮嘱总会如期而至。受伤后康复,真的需要100天吗?

本期,《生命时报》带你沉浸式体验,骨折后,身体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审核专家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 罗毅文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张冕

绘图丨马宏亮

古今都认可“伤筋动骨一百天”

在“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俗语中,筋指的是肌肉、韧带和筋膜等软组织,骨指的是骨骼,如股骨、肱骨等。100天则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三七二十一天筋续,九九八十一日骨合”,加起来大约100天。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骨骼愈合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要经历3个月左右,也是将近100天。因此,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伤筋动骨一百天”都有一定道理。

骨骼愈合主要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就像桥梁突然坍塌,骨骼及邻近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身体会立即拉响“凝血警报”,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抢险队员”赶赴现场,封锁事故路段,使骨折断裂端周围的血液凝固,形成血块。从外表来看,伤处会肿胀,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随后,伤处毛细血管开始增生扩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进入血肿的骨坏死区,逐渐清除血凝块、坏死软组织和死骨,血肿部位逐渐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

在接下来的2~3周时间里,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不断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维,转化成纤维结缔组织,这类组织可帮助骨折断裂处简单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临时桥”。

第二阶段:原始骨痂形成期。纤维结缔组织并不牢固,需要更坚韧的“材料”替代、加固。于是在骨折1个月后,成骨细胞开始疯狂“加班”制造新骨,骨折断裂端内部和外部的纤维结缔组织,在骨组织的增生与钙化下发生变性,形成原始的骨痂(类似皮肤愈合初期的血痂),约到2个月时结束。

第三阶段:骨痂改造期。骨折2个月后,大桥修复工程进入“精装修”阶段。原始骨痂不断被改造、塑形,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合作,不断形成新骨,多余的骨痂被吸收,新生的骨小梁也在不断增加、变粗,且排列紧密、质地均匀,使骨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

历经血肿、骨痂形成、骨痂改造三个阶段,大约100天,骨折部位基本愈合。

“一百天痊愈”并非适用所有人

不过,受到年龄、身体状况、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句话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比如,小儿股骨骨折1个月左右就能基本愈合,而成年人往往需要3个多月。

健康状况欠佳,特别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恶性肿瘤、钙磷代谢紊乱,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供应差的部位愈合慢。比如,指骨、掌骨骨折4~8周即可愈合,股骨颈骨折(股骨外下方较细的部分)则需要12~24周才能修复。

骨折对位不良、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处感染等,都可能影响痊愈速度。

骨折后,就医时间、术后康复同样影响恢复时间。一旦发生骨折,越早就医,后期恢复越好。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下肢骨折后长期在床上躺着“静养”,这非常不利于康复。

最初几天可以在床上尝试绷紧和放松腿部肌肉,有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

中期适当增加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尝试在床上进行轻微的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足尖向上抬起,足背靠近小腿前方)或跖屈(足尖向下踩,足背远离小腿前侧)等动作,活动范围要适度,以免影响骨骼愈合。

后期可通过弹力带等进行抗阻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功能。3个月后,可开始由慢走过渡到快走练习。6个月后,可以逐渐恢复体力劳动及运动。▲

来源:生命时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伤筋动骨”真的100天才能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