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胖娃减重,不能只在电子秤上“斤斤计较”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比例持续上升。超重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还可能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体重管理?营养科专家指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身体,胖点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这种观念其实不正确。儿童时期体重超重,成年后超重肥胖的概率会更大,并且像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也会更高。医生建议,体重管理应从小开始,发现孩子超重就应该及时介入干预。
(5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

5月10日至11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肥胖防控大会在广东佛山举行。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达50.7%;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4%,肥胖低龄化趋势日益凸显。

当电子秤上不断攀升的数字成为家长焦虑的源头,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问题早已超越单纯的体型困扰。在减重行动中,若仅将目光锁定在电子秤的数字变化上,无疑是陷入了舍本逐末误区。胖娃减重,亟需跳出“斤斤计较”的单一维度。

其一,需要与饮食习惯“斤斤计较”。许多家长秉持“孩子长身体,胖点没关系”的陈旧观念,纵容甚至鼓励孩子过度进食,殊不知这种“填鸭式”喂养正在悄然埋下健康隐患。要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控制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培养孩子规律进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零食与夜宵的过度摄入。对饮食细节的“计较”,实则是为孩子的健康筑牢根基。

其二,需要对儿童食品“斤斤计较”。部分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食品,并不适合儿童。从高糖果汁饮料到油炸膨化零食,这些不健康食品凭借诱人的包装与口味,轻易俘获孩子的味蕾。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儿童食品的质量管控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此外,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网络平台的食品销售监管,杜绝不健康食品对儿童的侵蚀。如此,才能避免“祸从口入”。

其三,要与健康锻炼“斤斤计较”。在“唯分数论”的教育环境下,许多孩子被束缚在书桌前,运动时间被课业挤压殆尽。然而,缺乏锻炼恰恰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与家庭应共同为孩子开辟运动空间:严格落实体育课程设置,丰富课外活动形式,通过趣味运动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锻炼兴趣。

胖娃减重,不仅是个体健康的需求,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在饮食习惯培养、食品市场监管、体育锻炼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唯有跳出电子秤上的“斤斤计较”,以系统思维构建全方位的体重管理体系,才能让孩子们摆脱肥胖困扰,在健康的轨道上茁壮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胖娃减重,不能只在电子秤上“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