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原创 韩国学者:韩国社会长期歧视中国朝鲜族,他们也越来越讨厌韩国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安志娟博士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为《政策变化、认知分歧与在韩中国朝鲜族新华侨社会的形成》。

那么,为什么要和大家分享这篇论文呢?

主要是因为安志娟博士虽然是韩国人,但她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偏袒自己的国籍。她反而坦率地承认,韩国的民族主义有其基于“种族”的根源,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韩国社会对英美等白人及当地韩裔民众的态度较为崇敬;另一方面,韩国社会普遍看不起东南亚、南亚以及中国人,包括其中的中国朝鲜族。

更有意思的是,正是由于韩国社会普遍对中国朝鲜族的歧视,导致那些在韩国生活的中国朝鲜族更加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即便一些已经获得韩国国籍的中国朝鲜族,他们在经历歧视后,内心依然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

安志娟博士还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国朝鲜族并不再视韩国为“母国”,而只是一个谋生和积累财富的地方,甚至是一个移民中转站。从2010年开始,在韩国申请国籍的中国朝鲜族人数逐年减少。即便是长期在韩国工作的人,也更倾向于申请“永久居留权”,而不是归化入籍。

更令人关注的是,从2010年以后,越南等与韩国没有任何历史联系的东南亚人,反而成为申请韩国国籍的主要群体。

接下来,兰台将详细介绍安志娟博士的这篇论文。

安志娟博士引用了韩国仁荷大学的崔英美教授的研究成果,崔教授认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可以分为“种族向”和“市民向”两种,而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典型地属于“种族向民族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种族向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种族主义。它更多地指的是一种基于共同祖先、传统、文化遗产,并分享共同体政治命运的集体意识。

韩国民族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韩国的学者借鉴儒家思想中的“华夷之辨”提出了以“檀君神话”为基础的民族主义。简单来说,19世纪的韩国学者把生活在朝鲜半岛的民众称为“韩人”,并认为东亚只有朝鲜半岛是“文明”的中心,而周边的日本、女真人、满洲人则是野蛮人。

在日本殖民朝鲜半岛之后,为了抵抗日本同化,韩国的知识分子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加强了“血统”的概念。这种偏激的单一民族主义虽然带有排他性,但却有效地防止了韩国民族被日本化的危机。进入20世纪后,韩国的统治者出于实际需要,继续强化这种民族主义,最终发展成了崔英美教授所说的“种族向民族主义”。

安志娟博士认为,虽然这种单一的民族认同感在韩国的政治历史中曾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的高涨,但在韩国如今成为发达国家的背景下,这种民族认同在接纳外部人士时却往往带来了排斥的效应。

此外,安志娟博士在论文中批判了韩国社会的“排外”和“仇外”情绪,认为这种情绪具有严重的两面性。具体来说,韩国人对不同外国人持有不同的态度:他们对美国、白人等西方人表现出友好,而对东南亚、非洲及中国人等持有负面偏见,认为这些群体贫穷、懒惰、不卫生等。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帝国主义者的日本也曾对朝鲜民族抱有类似的偏见,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人曾被视为二等公民,这种人种等级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韩国社会。

安志娟博士指出,尽管中国朝鲜族及前苏联远东地区的朝鲜裔民众和韩国人在生物学上是同胞,语言和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韩国人往往不视他们为“同胞”。

根据2019年韩国《对在外同胞的韩国人认知调查》数据,44%的韩国人对美国籍、加拿大籍的韩国人持好感,25%对欧洲的韩国人持好感,而对中国朝鲜族的好感度仅为10.9%。同一调查还显示,31.9%的韩国人不认为中国朝鲜族是同胞,而认为他们是“同胞”的比例仅为26.8%。

安志娟博士还指出,韩国社会对中国朝鲜族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族被视为“离散同胞”;到了90年代,随着更多中国朝鲜族的移入,韩国社会开始将他们视作“底层外来务工人员”。进入21世纪后,韩国的媒体将朝鲜族描绘为犯罪分子,甚至将朝鲜族居住地描述为犯罪多发、冷漠残酷的地方。

与此同时,来自欧美、日本等较为富裕的国家的韩裔群体却常被称作“海外韩国人”或“同胞”,而中国朝鲜族和前苏联朝鲜裔的身份逐渐被边缘化。

安志娟博士认为,这种区别对待反映了韩国社会对中国朝鲜族的社会距离感,他们希望与中国朝鲜族在民族上保持隔离。

基于安志娟博士对首尔地区的实地调研与相关学者的研究,她得出一个结论:韩国社会对中国朝鲜族的普遍歧视,反而增强了他们的“中国认同”。尽管这些在韩的中国朝鲜族越来越远离“韩国人”认同,但他们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却日益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韩国逐渐放宽了对中国朝鲜族的移民政策。自2010年以后,中国朝鲜族可以更加方便地在韩国工作、学习,甚至申请国籍和永久居留权也变得更加简便。

然而,尽管政策放宽,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中国朝鲜族倾向于申请永久居留权,而非入籍韩国。安志娟博士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朝鲜族把韩国看作是一个工作和赚钱的地方,而不是文化上的“母国”。他们把韩国当作是移民的跳板,如果在韩国的生活条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会选择离开。

这一现象与过去那些宁愿在韩国从事非法工作、也不愿离开的中国朝鲜族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新一代的中国朝鲜族,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开始不再忍受韩国社会对他们的歪曲与妖魔化,他们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在经济上远超其他在韩外国人。如今,在首尔等地,很多低端工作已经不再是中国朝鲜族的主力,东南亚的劳工逐渐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然而,安志娟博士意外地发现,虽然新一代中国朝鲜族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韩国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并没有消失。相反,韩国媒体把中国朝鲜族高素质群体的涌入,描绘成“中国资本”对韩国的“侵略”。

最后,安志娟博士总结道,虽然韩国人与中国朝鲜族有共同的传统文化,且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民族,但两者在身份认同上已产生了深刻的分歧。她认为,韩国社会越是对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产生排斥,中国朝鲜族对“韩民族”的认同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最终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安志娟博士以韩国学者的身份,遗憾地指出,中国朝鲜族正逐渐远离“韩民族”,转而认同“中华民族”。

那么,看完这篇论文,你是否认同安志娟博士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政策变化、认知分歧与在韩中国朝鲜族新华侨社会的形成》,[韩]安志娟,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原创 韩国学者:韩国社会长期歧视中国朝鲜族,他们也越来越讨厌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