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感”的字眼刷屏社交媒体,今年的毒株似乎尤其凶狠。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当前我省已进入流感流行期,主要流行甲型H3N2病毒。这种毒株与去年流行的甲型H1N1不同,大众对其免疫力相对较低。
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消息,一名13岁女童感染乙型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入院4天后随即宣告不治。10月5日,患儿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喉咙痛等感染症状;10月9日,患儿在家中晕倒,被紧急送往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同日转送香港儿童医院;10月12日,患儿救治无效不幸去世,从发病到离世相隔仅一周,让人唏嘘不已。据了解,此次流感死亡的女童既往身体状况良好,并且曾接种过2024-2025年度流感疫苗,但未完成本年度的最新疫苗接种。

一、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流感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会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并且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我国每年流感导致的流感样病例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例数平均为9.2万。今年的流感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有所增加。由于去年流行的毒株是甲型H1N1,今年大众对甲型H3N2毒株的免疫力会相对较低。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进行调整,以应对当年流行的流感毒株。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根据最新的毒株进行了更新,特别是针对甲型H3N2毒株。目前上市的三价及四价流感疫苗均能有效覆盖当前流行的甲型H3N2病毒。建议所有≥6月龄的人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医务人员、养老机构人员、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一般推荐在9月至11月,以确保在流感流行高峰前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二、流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流感并非只是简单的发热、咳嗽,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脑炎等。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的致死率会明显升高。在H3N2导致的流感相关死亡病例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0%。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呢?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如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严重呕吐或腹泻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流感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如果能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它们在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感冒通常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很少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而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更为严重,起病急骤,常伴有高热、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流感,首先要从增强抵抗力做起,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其次要尽量避免前往通风状况不好的场所,如需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要注意佩戴好口罩。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至关重要。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去人口密集场所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传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