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年龄逐渐年轻化,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我们可以将血管想象为人体的“管道”,而血压则如同管道中的水压——压力过高时,管道承受的负担就会增加。

长期未加关注的高血压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并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定期监测血压,不仅有助于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也能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并提升个人对健康的关注。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 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不少人担心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事实上,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已获得相关指南的推荐。人体的血压本身处于动态波动之中,例如,每分钟脉搏为70次的人,一天之中血压可能经历约10万次变化。因此,每次测量结果略有差异是正常现象。
水银血压计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准确听取脉搏声音,因此不建议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 血压计并非越贵越好
很多人误以为价格越高的电子血压计越准确。实际上,电子血压计的技术已较为成熟,许多价格适中的产品已能满足日常使用的准确度要求。在选择类型时,上臂式血压计通常比手腕式测量更为稳定,因此作为优先推荐。
3. 测量姿势要正确
测量血压时应采取坐姿,袖带绑在肘窝上方约两横指处,松紧以能容纳一根手指为宜。手臂自然放置,掌心向上,保持放松状态。

4. 测量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测量前半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或进行剧烈运动;
提前排空膀胱,不要憋尿测量;
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坐姿,避免抖腿、跷二郎腿等动作;
不在服药后立即测量,测量时不说话,避免在夜间开灯测量。
此外,血压会随季节变化,通常冬季血压平均值比夏季高约5–10mmHg。
5. 左右手臂血压存在差异
测量时,应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为准。通常右侧血压会略高于左侧。如果两侧压差超过20mmHg,建议向医务人员咨询。
6. 单次测量结果仅为参考
血压处于长期动态变化之中,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应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均高于140/90mmHg。因此,不必因某一次测量结果过度焦虑。
7. 保持规律监测与持续关注
血压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定期监测并根据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趋势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适量运动,对维持血压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常见误区提醒
一些朋友认为血压高时就需关注,不高时则不必在意。实际上,血压在一天内受情绪、运动、睡眠和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仅凭单次测量结果随意改变习惯,可能使血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反而不利于血管健康。

如果已经开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管理血压,建议避免自行根据单日数值做大幅调整。最好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数值,了解整体趋势,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
面对高血压,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应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了解自身状况,并结合科学方式维持健康状态。积极关注、长期重视,是保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