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瘦不一定好!这种“脂包骨”身材,藏着你不知道的健康隐患

“摸起来软乎乎,晃一晃肉还会跟着晃,看着纤细却自带‘柔弱感’……”最近,“脂包骨”身材在社交平台悄悄火了,不少人觉得这种体型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跟着模仿追求。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种看似讨喜的身材,其实藏着不少健康风险,在业内还被称为“隐形的差体质”。

图源自脂包骨百度百科

其实,“脂包骨”根本不是真的健康瘦,而是典型的“瘦胖子”——体重明明在正常范围,有的甚至偏轻,肌肉量却严重不够,体脂率反而悄悄超标。有数据显示,这类人群的体脂率常常达到25%~30%,远超过健康标准的20%~25%;肌肉量却不足25%,低于30%~35%的健康线。简单说就是,骨骼外面该有的肌肉“没到位”,只剩下脂肪紧紧裹着骨头,外表看着纤细,身体内部的成分早就失衡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疑惑:明明BMI显示正常,怎么还会不健康呢?问题就出在BMI的局限性上。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出的数值,常用来初步判断体重是否合理。但它只关注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完全分不清身体里的脂肪和肌肉——同样是BMI为20,有人是肌肉紧实的健身达人,有人却是“脂包骨”的虚弱体质。真正能反映健康状态的,其实是体脂率、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生活里不少“脂包骨”的人,体检时会查出脂肪肝、高脂血症,平时也总觉得没力气、容易累,这些都是身体在给你发“求救信号”。

为什么会养成“脂包骨”身材?大多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埋下的祸根。要么只做跑步、跳绳这类有氧运动,从不练力量,肌肉慢慢就流失了;要么为了减重盲目节食,眼里只盯着体重数字下降,完全忽略了肌肉的维持和营养均衡;要么一坐就是大半天,办公、学习时很少起身,不仅会影响代谢,还可能缺钙、缺维生素D;再加上经常熬夜、压力大,身体里的激素分泌紊乱,肌肉合成自然就受阻碍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脂包骨”的健康风险可能比单纯的胖还要高。它很容易引发代谢综合征,肌肉少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让糖尿病的风险上升,还可能诱发脂肪肝、高脂血症;肌肉不足还会影响骨骼和关节,缺乏力量训练的刺激,骨密度会下降,关节没了肌肉的保护,也更容易受伤、出现退变;除此之外,基础代谢低会让人总觉得疲惫,肌肉量少还可能降低免疫力,情绪也更容易不稳定。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脂包骨”并不是不可逆的,只要选对方法,就能从“假瘦”变成“真健康”。首先要重视力量训练,像哑铃、杠铃这类器械训练,或是深蹲、俯卧撑等自重训练,都能刺激肌肉生长,每周练2~3次,慢慢就能提升肌肉量和基础代谢。女生完全不用怕练出“大块肌肉”,适度的力量训练只会让身材线条更紧致。

饮食上也要跟上节奏,多吃鸡胸肉、豆腐、鸡蛋这些优质蛋白质,给肌肉修复提供原料;少吃白米饭、甜点等精制碳水,避免脂肪堆积;再搭配坚果、牛油果等健康脂肪,帮助身体维持激素平衡。这里推荐一个“211饮食法”:每餐吃2拳头蔬菜、1拳头蛋白质、1拳头主食,这样就能轻松实现营养均衡。

另外,还要改掉久坐的习惯,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日常多做点快走、骑车这类轻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也很关键,肌肉修复主要在夜间进行,熬夜会让之前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真正的健康,从不是追求“纸片人”那样的纤细,而是拥有“有肌肉、有力量”的身体——能轻松爬楼梯、提重物,每天都精力充沛不疲惫。下次照镜子时,不妨多关注身体的紧致度和力量感,而不只是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如果发现自己属于“脂包骨”身材,就从今天开始,动起来、吃对味,慢慢养成健康的好体质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瘦不一定好!这种“脂包骨”身材,藏着你不知道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