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局面即将结束,湖南的最终归属即将被最后一位统治者掌控。刘言深知他与后唐的李璟已经断绝关系,因此,他向后周上表请求将州府从潭州迁至朗州,因为潭州频繁的战乱已经使其不再适合作为州府。后周皇帝郭威在中原局势已趋稳定的情况下,回应了刘言的请求,答应迁府,并提升刘言为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任命他为武平军节度使。同时,王进逵被任命为武安军节度使,名义上开始归刘言领导。
然而,王进逵对自己的新地位并不满意。他心中充满不服,认为自己才是刘言今天得以成名的关键人物,如今却被安排在刘言之下。他不甘心被迫听命于刘言,而刘言也时时刻刻忌惮王进逵,担心他会有所反抗。这种微妙的关系暗示着他们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
王进逵与周行逢商议,认为刘言之所以能上位,主要依靠的是他手下的两员大将,何敬真和朱全琇。二人决定铲除这两位将领,借此削弱刘言的力量。王进逵巧妙地向刘言建议,称南汉有入侵之意,要求何敬真和朱全琇前来潭州协防。刘言信以为真,便将二人派遣过来。王进逵与周行逢在潭州郊外迎接他们,并连日设宴款待。趁酒醉之际,王进逵和周行逢将两人逮捕,并以背叛罪名将他们杀害,随后篡位掌控局面。
接着,王进逵进攻武陵,在轻松击败当地的抵抗后,成功捉拿了刘言,并暗中将其处死。王进逵随后上表,向后周天子告知自己为何废除刘言,并请求嘉奖。郭威对此表示肯定,任命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
随着王进逵权力的增加,周行逢也得到了升迁,成为了武清军节度使,负责管理潭州的军事。周行逢本是武陵人,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勇武和军事才能,一步步上升。此时,他与王进逵的关系非常紧密,彼此互为支撑,共同掌控了整个湖南的局势。王进逵成为湖南实际上的“王”,而周行逢则稳固了潭州的控制。
然而,随着后周太祖郭威的去世,新的皇帝柴荣继位,展现了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柴荣任命王进逵协助攻打后唐的鄂州。王进逵出征前,经过岳州,遇到老乡潘叔嗣。由于王进逵身边的亲信仗势欺人,潘叔嗣拒绝了他们的贿赂要求,结果王进逵听信谗言,公然辱骂潘叔嗣,导致两人关系破裂。
在王进逵攻打鄂州的同时,潘叔嗣暗中起义,突然改变方向,向武陵进发。王进逵闻讯后急忙赶回,但未能及时阻止潘叔嗣。潘叔嗣趁机攻占了武陵,最终将王进逵杀害。潘叔嗣声称王进逵过于狂妄,必须除掉,以免后患无穷。
王进逵死后,消息传到潭州,周行逢深感忧虑和愤怒。他本是王进逵的心腹,而潘叔嗣的行径令他感到背叛。潘叔嗣虽然掌握了朗州,但并未野心勃勃地占领全部湖南,而是将控制权交给周行逢。周行逢在深知潘叔嗣的心思后,决定继续稳住局势。最终,周行逢掌握了湖南的控制权,成为了新的湖南统治者。
这场权力斗争的高潮和结局,最终让周行逢成为了湖南的真正主人,而刘言和王进逵的短暂统治则如昙花一现,终究未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