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明天霜降,老辈人叮嘱“1不做2不买3注意”,顺应时节安稳入冬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个时候,寒气渐重,露水凝结成霜,万物随之步入收与藏的阶段。对于讲究“民以食为天”的我们而言,霜降不仅是气候的转折点,更是调整生活与饮食的重要节点。如何顺应天时,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坚实基础?这其中确有讲究。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老辈人叮嘱1不做,2不买,3注意,不是迷信,顺应时节安稳入冬。

一不做:不做过量剧烈运动

霜降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这个时候,不宜再进行跟夏日般挥汗如雨的剧烈运动。古人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收”的关键,在于减缓活动强度,避免精气神的外泄与过度耗损。秋季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过量的运动,尤其是高强度间歇训练、长距离奔跑等,会导致汗液大量流失。中医理论中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过度出汗不仅耗伤阴液,也可能损及阳气。秋燥明显,若运动后大量出汗,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更容易出现咽干口燥、皮肤紧绷等不适。

建议将运动方式调整为相对平和的快走、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间可选择在气温稍高的午后,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尚未大汗淋漓为宜。这既维护了秋季的“收藏”之性,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畅通气血的目的。

二不买:

1. 不买反季果蔬

霜降前后,是许多本地应季蔬菜水果丰收的尾声,如大白菜、萝卜、红薯、南瓜、山楂、柿子等。这些食物经过春生夏长,凝聚了自然的精华,最为符合此时人体的营养需求。反之,那些在温室中培育出的反季果蔬,不仅味道往往逊色,营养价值也可能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折扣。更重要的是,遵循自然规律食用应季食物,是“天人相应”养生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霜降时节的柿子,肉质饱满,甘寒滋润,有助于缓解秋燥。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充足能量,温暖脾胃。将目光聚焦于本地、应季的食材,既经济实惠,又能品尝到食物最本真的风味,获得最贴合时令的营养补充。

2. 不买大量散装干货

秋季家庭常备木耳、香菇、桂圆干等干货以备煲汤之用。然而,霜降后空气逐渐变得潮湿阴冷,尤其在南方,衣物易发霉,食物也是如此。市面上的一些散装干货,若储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极易受潮滋生霉菌,产生如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肉眼难以察觉。相比于有独立包装、明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散装干货在来源、储存条件和新鲜度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次性购买大量散装干货,看似省钱省事,实际上潜藏着食品安全风险。建议大家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购买小包装产品,随买随用,确保食材干燥与安全。对于家中已有的干货,务必密封后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并定期检查。

三注意

1,注意足部保暖

“寒从脚起”是流传甚广的俗语,也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且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差。一旦脚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霜降后,地面寒气渐重,赤脚踩地、穿凉鞋拖鞋的习惯应及时改变。应穿上能包裹脚踝的棉袜和舒适的鞋子。每晚用温水泡脚,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这能有效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驱散寒意,对改善睡眠也大有裨益。

2,注意饮食温润

霜降时节的“燥”不同于初秋的“温燥”,更偏向于“凉燥”。表现不仅在于口干舌燥,还可能伴有皮肤干痒、鼻腔干燥甚至便秘。饮食调理上,需遵循“减辛增酸,柔润温养”的原则。所谓“减辛”,是指减少生姜、辣椒、大蒜等辛散之品的摄入,以免助燥伤阴。“增酸”则是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山楂、柚子、石榴等,酸性收敛,有助于固护肺气。核心在于“柔润温养”,即多摄入一些性质平和、滋润生津的食物。热腾腾的粥品是极佳选择,小米南瓜粥、银耳百合粥、山药糯米粥都能温和滋养脾胃。汤羹类如白菜豆腐汤、萝卜鲫鱼汤,既补充水分又富含营养。此外,核桃、芝麻、花生等种子类食物,富含油脂和维生素E,具有良好的润燥效果,可以适量添加到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应避免过多进食生冷瓜果和冷饮,以免损伤本就渐弱的脾胃阳气。

3,注意睡眠充足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秋季养生的基本睡眠原则。霜降作为秋末节气,更应强调“早卧”。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使神志安宁。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过度。现在生活节奏快,但也应尽量避免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情绪也更容易烦躁、低落,这与秋日宜“安宁”的基调背道而驰。建议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睡前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听些舒缓的音乐或进行片刻静坐冥想,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一个高质量的睡眠,是应对秋乏、蓄积能量迎接寒冬的最好方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明天霜降,老辈人叮嘱“1不做2不买3注意”,顺应时节安稳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