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儿童科普|“性格内向=自闭症?”这6个误区,家长们别再误解了!

自闭症并非性格内向,而是一种终身性神经发育障碍。及早干预能显著改善核心症状,但许多家长因认知误区错过黄金时期。科学认识与早期干预,才能为孩子带来真正的希望。

4岁的明明(化名)现在上幼儿园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偏弱,虽然也会叫爸爸妈妈,但无法说长句子。

家长反映,小远有些不太合群,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玩耍。经我院儿童专家详细问诊评估,明明被确诊为自闭症。

在会诊过程中,我们有注意到许多家长对自闭症存在诸多认知误区,这些误解,常常导致孩子错过早期干预的关键时期。

误区一:自闭症就是性格内向

自闭症并非性格内向,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内向的孩子虽然偏好独处,但具备正常的社交能力;而自闭症孩子则在社交互动的能力与意愿上存在根本性困难。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内向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而自闭症孩子在任何环境中都会表现出持续的社交障碍。

误区二: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好了

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神经发育障碍,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痊愈。及早干预能显著改善核心症状,有效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与独立生活能力。若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后续改善的难度将显著增加。

误区三:自闭症的孩子都是天才

媒体常渲染自闭症患者拥有特殊天赋,但实际上,仅有少数患者表现出某方面的超凡能力,这种情况被称为“学者综合征”。

大多数自闭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将自闭症浪漫化,可能掩盖了他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与实际需求。

误区四:自闭症是父母教养不当造成的

自闭症主要与遗传因素及孕期环境因素相关,而非家庭教育方式所致。将责任归咎于父母既缺乏科学依据,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误区五:自闭症孩子都不爱说话

语言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儿童完全不具备语言能力,有些虽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却缺乏交流功能(如重复刻板言语、自言自语),还有些则存在语用困难(难以进行对话、不顾及交流场合)。

误区六:自闭症干预了也没啥用

科学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社交训练等方法能帮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改善行为问题。

总之,自闭症的诊断需要专业评估,唯有科学认识自闭症,早期干预自闭症,才能为自闭症儿童带来真正的支持与希望。

合肥康华康复医院集测、评、医、导、训于一体,由经验丰富的发育行为科医生、精神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测评师、康复师组成多学科团队。

采用国际标准化评估工具,通过科学的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并与国内外知名康复医院和康复专家建立紧密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疑难病例会诊等,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康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儿童科普|“性格内向=自闭症?”这6个误区,家长们别再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