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这些食物尽量少“碰”,吃多了血管会“变硬”

软糯油润的红烧肉

酥脆爆汁的炸鸡

香甜绵密的奶油蛋糕……

高脂食物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

该图为AI生成

但是,如果长期摄入这些食物,血管硬度就会增加。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戴春介绍:我们常说的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们虽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一旦过量,就会变成“负担”。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会升高。这些多余的脂质就像水壶里的水垢,会逐渐沉积在原本光滑的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这个过程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给血管带来的危害

1、管腔变窄:导致血流不畅,器官供血不足;

2、弹性变差:血管硬化,血压升高;

3、形成血栓:斑块一旦破裂,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在瞬间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危险的是,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大脑动脉,就是脑梗死(中风)。

如何进行合理膳食

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首先推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主要原则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医生建议如下:

1、优选脂肪,吃对“好油”

减少“坏脂肪”:严格限制饱和脂肪(如猪油、黄油、肥肉、全脂奶)和反式脂肪(如人造黄油、起酥油、油炸食品、糕点、饼干)的摄入。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配料表。

选择“好脂肪”: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例如:植物油:优先选择橄榄油、山茶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用于烹饪;坚果种子:每天一小把(约20g)核桃、杏仁、腰果等;深海鱼:每周吃2-3次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

2、烹调方式:蒸煮拌炖替代煎炸炒

烹饪方法是控制脂肪摄入的关键。多采用蒸、煮、焯、凉拌、快炒的方式,能显著减少用油量。尽量避免油炸、红烧、干煸等需要大量油脂的烹调方法

3、吃肉有讲究:“白肉”优于“红肉”

多吃白肉:优先选择鱼、虾、去皮的鸡鸭禽肉等。

少吃红肉:限制猪、牛、羊肉的摄入,并且要选择瘦肉食用。

避免加工肉类:香肠、火腿、培根、午餐肉等应尽量避免。

4、保证膳食纤维:给血管“洗个澡”

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就像一把小刷子可以帮助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

主食粗细搭配:用燕麦、糙米、藜麦、玉米、全麦面包等代替部分精米白面。

蔬菜顿顿有:每天摄入500g以上的新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菌藻类。

水果天天吃: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5、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接收到“饱”的信号。

警惕“隐形脂肪”:很多零食、点心、奶茶、沙拉酱、浓汤都是脂肪的“重灾区”,要格外注意。

科室简介——临床营养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建于2014年,现有医技人员7名,包括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营养技师3名。主要负责营养门诊、住院患者的营养会诊、宣教及营养治疗等工作。

依托人体成分分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检测等先进技术,让营养方案有据可依,实现精准干预。融合医学与营养学双重视角,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脏病、肿瘤等慢病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定制营养处方;科学指导减重、增肌、调理亚健康。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面经验丰富,擅长术前改善营养储备,术后加速伤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为重症患者制定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守护生命防线。

专家简介

戴春

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注册营养师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营养学会理事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二十年,对各类慢性疾病与营养的关系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痛风、肥胖等疾病的营养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长乐路院区营养咨询门诊:周一至周四上午

长乐路院区体重管理MDT门诊:周五上午

来源:南京发布、临床营养科

编排:刘春兴 张洁

校对:单申生

审核:曹慧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这些食物尽量少“碰”,吃多了血管会“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