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节后心里空落落?找回舒心日子需要慢慢来

长假接近尾声,家里的热闹劲儿好像还没散,厨房灶台上,给孩子们炖排骨的香味仿佛还在;客厅沙发上,他们带来的礼品盒刚收起来没几天。可一转脸,孩子们返城的背影早没了踪影,家门又变回了往日的安静。这时候心里空落落的,一会儿想他们回来时的高兴劲儿,一会儿又忍不住难过。其实,您可别觉得就自己这样,身边的老姐妹、老伙计们,大多都有这样的感受。其实这是咱心里的“情绪小波浪”在动,不用急,今天就跟您唠唠,怎么顺着这波浪,慢慢找回安稳的好心情。

先跟您说个心理小常识:心里难过了,别着急“赶走”它,先试着“接住”。您想啊,节前那几天,您是不是天天往菜市场跑?孙子爱吃的糖糕得提前备着,女儿爱喝的小米粥得买最好的米,这些都是装在心里的爱。孩子们回来时,家里的灯亮到半夜,听他们说工作、聊家常,连洗碗都觉得有劲儿。现在他们走了,屋里一静,心里发酸、想掉眼泪,太正常了!这不是“不坚强”,反倒是您心里有爱、重感情的证明。

您可以试试这样做:找个晒得着太阳的椅子坐下,翻翻孩子们留下的照片,或者把他们带的特产摆出来看看,不用逼自己“马上好起来”。就像秋天的叶子得一片一片慢慢落,咱的心情也得一点一点平复。心理学里说,给情绪留够时间,它才不会“堵”在心里,这叫“情绪缓冲”,您慢慢体会,就会觉得心里松快些。

接着,咱把“空下来的时间”填满,这也是调节心情的好办法。节前忙着准备团聚,您是不是把跳广场舞、练书法的事儿都搁下了?现在孩子们回了城,正好把这些“老爱好”捡回来。早上还是按平时的点起床,去公园跟老朋友们打打太极、聊聊天,说说孩子们回来时的趣事。您会发现,聊着聊着,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就少了。

下午可以泡杯热茶,看看没看完的电视剧;要是手巧,还能把孩子们穿旧的衣服改成小布包、针线盒,这些带着孩子气息的小物件,会让您觉得他们好像还在身边。喜欢热闹的话,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报个手工班、合唱队,日子一忙起来,心里的“小疙瘩”就不容易钻出来。心理学上这叫“注意力转移”,让生活充实了,坏情绪自然就没地方待了。

还有个小窍门,就是跟孩子们“慢慢联系”。您别觉得他们忙,就不好意思找他们,其实他们刚回工作岗位,也惦记着您呢。等晚上他们下班了,发个语音,说说“今天买了您爱吃的苹果”“楼下桂花开了,想起您小时候爱捡桂花”,不用聊太久,三两句家常话就行。会用视频的话,偶尔看看孙子、孙女的笑脸,听听他们喊“爷爷奶奶”,心里立马就暖烘烘的。

记住,联系不用“天天见”,隔着屏幕的关心,也能把思念拉得更近。这种“温和的牵挂”,既能让您放心,也不会给孩子们添负担,是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最后想跟您说,子女长大离开家,是人生的常事,可这份亲情,从来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淡。双节时您做的饭,香味会留在他们胃里;他们陪您说的话,也会变成您心里的甜。要是某一天突然想起他们,别难过,就把这份思念当成一颗糖,慢慢含在嘴里甜过之后,日子还是平平稳稳的。

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饭、好好睡觉,把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就是给孩子们最大的安心。慢慢走,慢慢调整,“阳光心情”还在后头等着呢!

曹大刚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学教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节后心里空落落?找回舒心日子需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