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别误当 “活泼”!警惕孩子多动症信号,早发现早护成长

关注多动症,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他们就像一个个充满好奇心的探索家,对世界充满了热情与活力。然而,当孩子的 “活泼好动” 逐渐失去控制,“注意力分散” 开始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时,家长们就需要格外警惕了,因为孩子有可能正被多动症悄然盯上。

一、多动症≠调皮!早期症状不容忽视

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识别多动症对于改善孩子的预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要是孩子出现以下这些表现,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注意力涣散,难以专注

孩子在课堂上频繁走神,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还经常丢三落四,像文具、作业本这类东西总是找不到。做事往往虎头蛇尾,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比如窗外传来的一点声音,周围人的些许动静,都会让他们分心。有时候看似在听别人说话,实际上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即便家长反复提醒,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过度活跃,停不下来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似乎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总是跑来跑去、蹦蹦跳跳,还喜欢攀爬各种东西,哪怕是在图书馆、餐厅这种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也很难约束自己的行为。到了学龄期,孩子在课堂上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扭动身体,一会儿玩文具,甚至还会擅自离开座位。他们仿佛拥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就像一台 “永动机”,家长们常常会感叹 “孩子就像上了发条一样”。

冲动任性,缺乏自控

孩子做事常常不考虑后果,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经常打断,排队的时候插队,聊天的时候抢话。情绪也特别容易失控,很容易发怒,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而且他们很难等待,总是急于满足自己的需求,稍微有一点延迟,就会大发雷霆。

二、多动症的 “隐形伤害”,远超想象

如果多动症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很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业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孩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逐渐下滑,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在社交上,孩子的冲动行为很容易引发与同伴的冲突,导致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排斥,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而在家庭中,孩子频繁 “闯祸”,家长在应对过程中疲惫不堪,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更为严重的是,到了青少年期,孩子更容易出现叛逆、逃学等问题,成年后还可能面临就业困难、婚姻问题,甚至有物质滥用的风险。

三、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人生可以改写

多动症并非 “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干预,孩子们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

专业评估,明确诊断

要是家长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建议前往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医生会通过量表评估、行为观察等方式进行综合判断。

行为训练,培养习惯

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来帮助孩子,比如使用计时器、任务清单,将任务分解,逐步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同时,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用一些小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此外,运动干预也非常有效,像跳绳、游泳、篮球等运动,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进而改善注意力。

家庭支持,营造环境

家长要为孩子减少干扰,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保持环境安静,并且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还要保证孩子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以及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孩子大脑恢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避免指责打骂。

必要时,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像专注达、择思达等,但这些药物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家长行动指南:从今天开始改变

家长要学会观察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从中寻找规律,比如什么时候孩子最容易分心,什么时候最为活跃。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不断学习知识,可以阅读专业书籍,或者加入家长互助群,获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因为 “病耻感” 而拖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的失败。只要通过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孩子们完全能够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家长们,别让这些 “小动作” 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从今天开始,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一起战胜多动症,为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别误当 “活泼”!警惕孩子多动症信号,早发现早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