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心脏植入设备感染新解法:机械抽吸或成未来趋势

刘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最喜欢带着老伴四处旅行。然而,去年的一场突发感染让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他因为心律不齐植入了心脏起搏器,但不料植入后的几个月里反复发烧、乏力,最终被确诊为心内膜炎——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心脏内膜炎症。医生告诉他,这种感染可能与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有关,情况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清除感染部位。

心内膜炎是心脏植入电子设备(如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患者的一个潜在风险。这些设备的导线直接连接心脏,若被细菌感染,治疗起来极为棘手。以往,对于这种感染,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开胸手术移除感染的导线和植入设备。但这种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尤其对像刘大爷这样年纪较大的患者来说,术后恢复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有效清除感染,又能降低手术风险的治疗方式呢?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新的答案。

研究显示,一种被称为“机械抽吸辅助引导提取”的新技术,可能为这类患者带来福音。这种方法通过一根细小的吸引管,从患者大腿的股静脉进入,将附着在导线上的感染物质“吸”走,然后再移除导线。整个过程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研究团队回顾了42例患者的治疗数据,这些患者都因心脏植入设备相关感染而接受了导线移除手术。其中13位患者使用了机械抽吸技术,结果显示,他们的白细胞数量——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手术后显著下降,平均减少了8.4%。相比之下,未使用机械抽吸技术的患者白细胞数量反而增加了21.1%。此外,接受机械抽吸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也更短,平均为8.2天,而传统治疗组则需要15.8天。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在研究中,所有接受机械抽吸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一个月后,机械抽吸组的患者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而传统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不幸去世。

当然,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缺乏长期随访数据。此外,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导线感染较新、风险较低的患者,是否适用于更复杂的感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过,正如参与研究的专家所说:“机械抽吸技术为治疗心脏植入设备相关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它的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特别适合那些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对刘大爷来说,这样的技术无疑是一种希望。虽然目前机械抽吸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但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未来它或许能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心脏植入设备感染新解法:机械抽吸或成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