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流感疫苗:谁该打?何时打?为何年年打?

流感,一个我们每年都在谈论预防,却依然难以完全避免的疾病。究其根本,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是重要原因。

其实,无论病毒如何变异,传染病防控的核心策略始终围绕三个经典途径展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管理传染源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与他人接触,从而阻断病原体向外扩散。

但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源管理面临巨大挑战。许多流感患者症状轻微,如仅感“浑身不舒服”,甚至无症状,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诊断,这使得完全隔离所有传染源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2.切断传播途径

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被近距离的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或面对有症状者时,保持适当距离交流;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手卫生。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眼是另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是切断接触传播的关键;对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保护易感人群

最首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流感疫苗。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或其成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记忆。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迅速反应,清除病原体或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像乙肝,我们打了乙肝疫苗,有了保护性抗体,感染的几率就很小了。乙肝疫苗的成功充分证明了疫苗接种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的巨大价值。

但由于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其保护效果受匹配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并非100%且非持久免疫。

其他保护措施,如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机体整体抵抗力,降低被病原体侵袭的风险。

在特定情况下,如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且自身为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的预防。

优先建议哪些人群打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适用人群非常广泛,除了存在明确禁忌症的人群外,其他人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和患有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且有益的。

以下几类人群属于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尤其建议他们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1.特定职业暴露人群

医务人员可能每天都要接触患者,长期暴露于患者环境中,感染风险高,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患者。

密闭场所工作者,比如在人员密集、通风相对受限的写字楼、商场、学校、公共交通系统等工作或活动频繁的人群,因接触面广,感染和传播风险增加。

2.特定健康状况人群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减弱,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肺炎、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

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相对比较低,每年都容易发生各种各样感染的人群,比如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慢性心肺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

免疫功能受损者,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孕妇及产后妇女,孕期及产后一段时间内免疫和心肺功能变化使其风险增加;

6个月至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其免疫系统仍在发育,感染风险较高且易出现并发症。

流感疫苗为何需要年年接种?

1.流感病毒持续变异

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预测下一个流感季节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亚型)。疫苗生产企业会根据这些预测来生产针对当年流行株的疫苗。因此,去年的疫苗所含病毒株很可能与今年流行的不匹配,保护效果会大大降低。

2.疫苗诱导的免疫力不持久

与某些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可诱导长期甚至终身免疫不同,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在人体内维持时间有限,通常在接种后6-8个月开始显著下降,到下一个流感季节时,保护力可能已不足以有效预防感染。

3.最佳接种时机

每年在流感流行季节开始前接种。通常推荐在每年9月至10完成接种,以便在流感活动高峰(我国北方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南方可能更长)到来前让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在整个流感季节内接种仍有益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流感疫苗:谁该打?何时打?为何年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