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一场场秋雨落下,气温渐凉,空气愈发干燥,秋分时节的“燥邪”成为养生首要挑战。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人体肺部,肺喜润恶燥,燥邪易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咳嗽少痰等不适。专注四季食疗养生的膳之幸,秉持“以食为药,顺时养身”理念,结合秋分气候与食材特性,梳理出五大“天然润燥王”,用天然食材帮你击退秋燥。
一、银耳:“平民燕窝”,润燥养脾胃的温润担当
银耳被誉为“燕窝平替”,性平味甘,能滋养五脏之阴,尤其擅长润肺清内热,还可健脾养胃,改善秋分后脾胃功能减弱导致的消化不良。从营养角度看,银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膳食纤维及多种氨基酸,能为皮肤补水,缓解干燥,还能促进肠道蠕动。
膳之幸建议,银耳最佳食用方式是慢炖成羹:干银耳提前泡发,撕成小朵后加清水入砂锅,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5-2小时,至软糯粘稠。若想丰富功效,可加入百合、莲子,增强滋阴润燥、安神助眠作用,一碗温热银耳羹,从喉咙到肠胃都能感受到滋润。
二、山楂:酸甜解腻,润燥护心的“肠胃管家”
秋分后人们偏爱温补食物,易积食腹胀,搭配秋燥引发的口干,山楂便能发挥“双重作用”。它性温味酸甘,中医认为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缓解肉食积滞导致的腹胀嗳气,酸甜口感还能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现代研究表明,山楂含山楂酸、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胃液分泌,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
膳之幸提醒,山楂直接生食过多易刺激胃黏膜,脾胃虚弱者需谨慎。更推荐制成山楂水或山楂糕:新鲜山楂洗净去核,加清水煮15分钟,滤出汤汁加少许冰糖,便是酸甜爽口的山楂水;将煮软的山楂与冰糖打成泥,冷却制成山楂糕,可当零食解腻润燥,是秋分“养生小甜点”。
三、胡萝卜:“护眼卫士”,润燥还能亮双眼
秋分空气干燥,眼睛易干涩疲劳,胡萝卜既是润燥食材,也是“护眼神器”。它性平味甘,中医认为能健脾和胃、补肝明目,可调理秋燥引发的不适与眼部问题。从营养上看,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转化为维生素A,能缓解眼疲劳、眼干涩,预防“干眼症”,还能增强皮肤锁水能力。
膳之幸推荐多样食用方式:生吃保留维生素C,适合做解腻凉菜;蒸熟制成胡萝卜泥,软糯易吸收,适合老人小孩;与玉米、排骨炖汤,营养融入汤中,兼具鲜味,一碗温热的胡萝卜排骨汤,润燥、护眼又暖胃,是秋分养生“黄金搭配”。
四、核桃:“益智果”,润燥养肤还护心
秋分既要应对“外燥”(皮肤、喉咙干燥),也要关注“内燥”(身体机能失衡),核桃能兼顾内外。它性温味甘,中医认为可补肾健脑、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引发的咳嗽少痰、皮肤干燥,还被称为“益智果”,对大脑神经有益。现代营养学表明,核桃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能降胆固醇、护心脑血管,维生素E可抗氧化,为皮肤补水、增强弹性。
膳之幸建议,核桃无需复杂加工,每天吃2-3颗即可。若想提升润燥效果,可与黑芝麻、红枣磨成粉,用温水冲泡成糊,黑芝麻能滋养肝肾、乌发养颜,红枣补气养血,三者搭配,口感香甜醇厚,全方位呵护身体,让人由内而外焕发光彩。
五、甘蔗:“天然糖水”,生津止渴的润燥“甜源”
秋分口干舌燥、咽喉不适常见,甘蔗凭借清甜多汁,成为“天然润燥饮品”。它性寒味甘,中医认为能清热生津、润燥止渴、利尿通便,缓解秋燥引发的咽干、咳嗽、便秘。从营养看,甘蔗富含蔗糖、葡萄糖等天然糖分,能快速补充能量,缓解秋季疲劳,还含丰富水分、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矿物质,改善消化功能减弱问题。
膳之幸提醒,食用甘蔗需选新鲜汁多的品种,直接榨汁或啃食均可,但要适量——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也可将甘蔗与马蹄煮水,制成“甘蔗马蹄水”,马蹄能清热化痰,增强润燥止渴功效,适合缓解秋燥咳嗽痰多,全家都可饮用。
秋分养生核心是“润燥养肺、顺应时节”,饮食是最直接温和的调理方式。膳之幸坚信,好的养生无需复杂,只需顺应自然,用天然食材滋养身体。这五大“润燥王”涵盖润肺、护胃、护眼、养肤、护心等功效,无论上班族还是注重全家养生的长辈,都能找到适合的食疗方案。这个秋分,跟着膳之幸,用充满暖意的食疗击退秋燥,养出健康好状态,从容迎接秋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