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国庆中秋长假,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意味着终于可以从繁忙的工作学习中“脱离”出来。很多人开始开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白天睡大觉,晚上精神抖擞地刷手机、追剧。这看似是犒劳自己的方式,实则在主动拒绝睡眠、透支健康。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黎黎提醒,“报复性熬夜”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多重健康风险。
张黎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秘书,神经病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对脑血管病,头痛及睡眠障碍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短期“报复性熬夜”
警惕多重健康风险
张黎黎医生表示,“报复性熬夜”是一种心理补偿行为,即白天的时间被工作、学习或他人占据,导致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被严重挤压,夜晚成了唯一不被干扰的“私人领地”,于是通过熬夜来夺回对时间的控制感,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自由。熬夜时能自由地刷短视频、追剧、打游戏,这些活动能快速产生多巴胺,带来即时愉悦,在疲惫的夜晚,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快乐极具吸引力,让人难以自拔,不知不觉能熬到深夜。
但是,别以为假期熬夜之后“补一觉”就能万事大吉。张黎黎医生说,短期内,你的身体就会拉响警报:睡眠节律崩塌,陷入失眠恶性循环。“这是因为熬夜会强烈抑制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并打乱你的生物钟。经常熬夜会导致你想正常睡觉时却睡不着,形成‘晚上失眠,白天补觉’的恶性循环——入睡时间越来越晚,躺下后头脑异常清醒,白天强迫补觉,晚上更加精神,又开始入睡困难。”
如果经常失去睡眠节律,会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爱发脾气、不易控制食欲,时间感觉疲惫,出现阵发性心悸等不适,进一步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体重失去控制、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如果假期熬夜
如何科学“重启”身体?
张黎黎医生提醒,如果假期难免熬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尽快调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首先,不要指望一天就能从凌晨3点睡变回晚上10点睡。每天将睡觉和起床时间提前15-30分钟,循序渐进地调整生物钟。
第二,白天如果精神不济,可以午睡20-30分钟,能有效恢复精力。但切记不要在下午3点后长时间补觉,否则会继续扰乱夜间的睡眠驱动力。
第三,早上起床后,尽快拉开窗帘,接触户外自然光(哪怕是阴天)。这是重置生物钟最有效的天然信号。
第四,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喝酒、不剧烈运动。到床上睡觉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播客,或阅读纸质书,让大脑知道“该休息了”。
第五,假期后期及复工初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减轻消化负担,有助于身体机能和精神的恢复。
张黎黎医生也呼吁大家,长假的意义在于休息与充电,而非另一种形式的消耗。希望大家能有意识地把“睡个好觉”也列入你的假期计划,它和旅行、聚会一样重要。“减少耍手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让你真正感到愉悦和恢复的活动,如散步、运动、与家人朋友深度交谈。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为你假期的欢乐和假后高效回归,积蓄最充沛的能量。记住,善待睡眠,就是善待明天那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