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常言所说:“治病要趁早。”此话哪怕用在癌症上,仍旧有几分道理。尽管在很多人印象里,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实际上若能趁早发觉并查明病灶,通过现代医学手段,延缓病况发展、改善预后质量并不算困难。如患者本身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即便是肺癌,也存在痊愈的可能性。
因此,防范癌症的关键在于早判明、早处理,不论是居家还是就医,这3个手段或许都能帮您揭穿癌细胞的伪装,为自身健康助力一分。
1.警惕典型前期症状
肺癌早期的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但一些特定的症状可能预示着肺部的潜在问题。
患者应注意这是肺癌的典型早期表现——持续性咳嗽,尤其是干咳或咳嗽变得频繁、顽固时,需要当心与肺部组织癌变有关。如果伴随咳痰,甚至痰中带血,或者咳嗽持续时间超过2-3周,更应引起重视。此外,肺癌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尤其在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
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反复的肺部感染、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如果发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没有其他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建议尽快就医筛查。
2.妥善运用医疗手段
医疗手段是肺癌早期筛查的核心,尤其对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空气污染物者或有家族肺癌史的人等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医疗检查不可或缺。
目前,最常见的筛查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用于肺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之一。低剂量CT能检测到肺部的小结节和其他异常变化,比传统X光更灵敏,能够在肿瘤尚未引起明显症状时发现肺部病变。定期的CT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建议根据医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除此之外,肺功能检测、痰细胞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也可以辅助判断肺癌风险。如果发现肺部有可疑结节或肿瘤,进一步的活检和PET-CT检查可以确诊癌症的类型和扩散情况。
3.保持居家自测习惯
居家自测虽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手段,但定期观察身体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的潜在风险。首先,存在咳嗽症状的人群应注意观察其模式变化,如频率增加情况、声音嘶哑程度等。如果发现痰中带血迹、颜色异常或咳嗽时间超过两周不愈,需警惕。
此外,居家可以使用简单的呼吸测试,例如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如果发现自己呼吸困难,甚至感到胸部疼痛,可能提示肺部有问题。定期监测体重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测方法,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下降可能是早期癌症的信号。如果发现自己体重在短期内无故减轻,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
总之,通过综合观察症状表现、定期进行医疗手段筛查,可以帮助人们更早发现肺癌风险。对自己健康多上心一分,或许在未来就能回报给您十分。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