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瓜子是肿瘤的“加速器”?医生忠告:这3种瓜子,再馋也别买

张阿姨今年刚过58岁,是家里的“零食达人”。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磕瓜子,成了她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可是,最近小区里传来“瓜子吃多了容易得癌”这种说法,把她吓了一跳。家长里短议论成一锅粥。有人说瓜子含致癌物,有人认为这都是“危言耸听”,还有人光顾着剥壳干脆啥也不信。到底瓜子是不是肿瘤的“加速器”?哪些吃法才真有风险?张阿姨就这样陷入了纠结:难道要告别这份味蕾上的慰藉?今天我们就帮大家解开这个悬案,建议每一位爱磕瓜子的朋友都认真看完,很多人一直忽视的第2点,可能才是真正的健康隐患。

瓜子到底能不能吃?长期大量食用有风险吗?医生和专家怎么看?

瓜子作为家中常见的零食,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备受欢迎。事实上,瓜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等,有助于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但瓜子的健康风险并不在天然营养成分本身,而在于其加工、储存及食用方式。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报告指出,市售瓜子中最常见的健康隐患主要集中在。高盐、高油和霉变三个方面。

研究显示,高盐瓜子每100克含钠量高达1800毫克,超过国家建议每日钠摄入量(2000毫克)的90%。而过量摄入钠盐已被反复证实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乃至胃癌风险增长相关。此外,瓜子在高温炒制或反复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发霉的瓜子则易产生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这些隐患不是个案,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市场抽检中13.2%的散装瓜子存在霉变、黄曲霉毒素超标等问题。看来,不是瓜子本身可怕,而是“怎么挑”和“怎么吃”才决定安危

那么,长期吃瓜子的危害到底有哪些?身体会有哪些不良变化?尤其是哪几类瓜子,该坚决避开呢?

坚持每天大量吃瓜子的人群,高钠高油摄入容易导致“上火”、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小问题,但更致命的危害往往被低估:

肿瘤风险提升

摄入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标准2倍的霉变瓜子,其致癌率提升23.6%。专家指出,长期少量累积的黄曲霉毒素,极易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在湿热储存条件下生成更快,农村及无包装市场风险更高。

心脑血管负担加重

高盐瓜子会使收缩压升高8-10 mmHg,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尤为不利。心血管专家提醒,摄盐过多是脑卒中心梗的隐形推手。

肝肾解毒压力增加

长时间食用调味瓜子,其中含有防腐剂、甜味剂和人工色素,这些成分需通过肝脏分解、肾脏排泄。慢性高负荷可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肾脏慢性损伤,特别是本身代谢能力下降的人群风险更高。

医生和膳食专家一致提醒,下面这3种瓜子再馋也别买、别吃霉变瓜子:色泽暗淡、表面有粉末或异味,一定坚决丢弃,因为黄曲霉毒素隐患极大。五香焦糖等调味瓜子:大多添加大量食盐、糖及多种香精色素,不仅升高血压负担,糖分摄入过量还可引发血糖波动。散装无包装瓜子:流通环节难以把控,存储标准不一,霉菌重金属残留超标概率高,最好选择有品牌、有防伪二维码的合格产品。

那是不是就不能碰瓜子了?其实,正确吃法照样能享受健康!

医生建议,适量、正确挑选与科学储存,可以充分利用瓜子的营养价值而大幅降低健康风险。具体做到:每日建议量:约15-20克,等于一小把,分为2-3次慢慢食用。暴饮暴食最伤肠胃。优先选择原味、密封包装、知名品牌的瓜子。拒绝发潮、有异味瓜子,发现异常及时丢弃。储存瓜子须避光、干燥、防潮,高温天气请放入密封罐并远离厨房油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尤其要减少调味瓜子的摄入。搭配温热水或无糖花茶,平衡油脂摄入不腻口,还可减少对肝脏负担。

总之,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选择中。瓜子虽小,却考验智慧。不必对瓜子“谈癌色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暗藏的隐患。合理挑选、科学食用,既能满足口福,也能守住健康底线。如果担心自身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必要的个性化饮食指导,切忌道听途说自行断定。健康维护无法依赖单一食物或一时改变,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和科学生活方式。毕竟,瓜子是佐茶、不是主食,更不可替代药物或正餐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黄曲霉毒素暴露与肝癌风险关联研究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

《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官方科普资料

《食盐摄入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证据》,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瓜子是肿瘤的“加速器”?医生忠告:这3种瓜子,再馋也别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