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10.3-1】没力气、关节酸胀,大概率是湿寒“扎根”了!祛湿散寒,一定做这三件事

没力气、关节酸胀,大概率是湿寒“扎根”了!祛湿散寒,一定做这三件事

晨起时的困倦乏力、雨天后的关节酸胀、舌苔上厚重的白腻,都是寒湿作祟的信号。若不及时调理,这些“隐形湿寒”不仅会让人精神萎靡,更可能为秋冬的感冒、咳嗽埋下隐患

此时节如何调养,才能抓住“祛湿散寒黄金期”?

关键就在做好这三件事。

01

吃对食物,固护阳气

湿气主令,湿困脾,故消化功能较弱,饮食还应清淡易消化,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

日常饮食要避免寒凉之品。不要贪食瓜果,俗话说“秋瓜坏肚”,处暑过后,西瓜、香瓜、菜瓜等瓜果的摄入要控制,否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过度食入生冷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如果体内寒湿较重,也可以适当用一些散寒化湿的食疗进行调理

【博一文化】脾胃虚弱可由饮食因素、过度劳累、思虑太多、年老体弱、大病初愈等导致。脾胃虚弱主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等。

生姜紫苏陈皮茶

鲜紫苏叶10克、陈皮6克、生姜3~5片,红糖适量,生姜去皮切块,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煮开,调入红糖后温服。此茶可以祛风散寒、解表祛湿,日常保健一周1次。

02

敷一敷,温中散寒

如果体内寒湿较重,可以借助一些外治法来调理,如艾灸,可以起到提振阳气、祛邪散寒的效果。此外,中药外敷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中医小妙招

砂仁5克,艾绒5克,蜂蜜适量。将砂仁研成粉,放入艾绒和适量蜂蜜制成药糊备用。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于神阙穴,待冷却后更换,每次敷10~15分钟,1周3~5次。此方有温中散寒、和胃理肠的功效,适合贪凉饮冷过度造成的脾胃不适者。

03

闻一闻,化湿安神

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空气中致病原大量繁殖,同时鼻黏膜又容易受燥湿交替的空气刺激,易使鼻炎复发,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原。

在日常生活中,出行时要戴好口罩,回到家后也要及时洗鼻、熏蒸,清理鼻腔中的过敏原,从而减少感冒和鼻炎发作的几率。

中医小妙招

薄荷、广藿香各10克,素馨花5克,薰衣草15克。将上述药物放入防潮袋中,再装入香囊,置于床头。每2周更换内置中药,也可以制作迷你香囊,随身携带。可以起到化湿,驱虫,安神的效果。

【博一文化】肺的形体官窍中的“开窍于鼻”指的是肺与鼻腔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呼吸是通过鼻腔进行的。鼻腔是肺气的入口,也是肺气的主要出口。因此,鼻腔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肺气的顺畅运行。当鼻腔堵塞时,肺气无法顺利进入体内,会导致呼吸困难等问题。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落叶之秋,微风徐来

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同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10.3-1】没力气、关节酸胀,大概率是湿寒“扎根”了!祛湿散寒,一定做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