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科普 | 餐桌上的小知识:一文读懂红肉与白肉

肉是日常饮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含有的“完全蛋白质”,既能够维持人体健康,又能够促进生长发育。但常听人说“红肉”“白肉”,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该如何选择?

先分清:什么是红肉?什么是白肉?

红肉:烹饪前呈红色,脂肪含量偏高

红肉特指在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三文鱼除外),比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的红色来源于其所含的肌红蛋白。

从营养上看,红肉的特点是:

  • 肌肉纤维粗硬;
  • 脂肪含量整体偏高,且多为饱和脂肪酸(比如每100g猪肉脂肪含量高达30.3g,是鸡肉的3倍多;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仅占脂肪总量的6.5%,远低于鸡肉的24.7%);
  • 蛋白质含量可观,其中牛肉表现突出,每100g牛肉蛋白质含量在20g以上,比猪肉、羊肉更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红肉摄入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因此红肉的摄入一定要适量。

白肉:纤维细、脂肪少,不饱和脂肪酸更丰富

白肉泛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比如禽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鸡肉:味淡,可用于各种料理中,维生素A含量远优于牛肉、猪肉。

鸭肉: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接近理想值,脂肪化学成分媲美橄榄油。鸭肉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低于猪肉、羊肉。

火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低。

鱼肉: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虾肉:蛋白质含量可达20%,牛磺酸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于鱼、禽类。

红肉白肉怎么吃,才更健康?

红肉和白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想要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核心在于“合理搭配+食之有度”。结合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等被广泛认可的健康饮食模式,具体可以这样安排:

从摄入量来看,红肉一般每周吃2-4次,总量不超过280g;白肉的摄入量相对灵活,禽肉不超过每两天一次,鱼虾类则至少保证每周2次,每次摄入量约70g。

为保证机体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日常搭配上建议大家合理“分配”红肉、白肉的摄入,今日有猪有鱼,明日有鸡有虾,食物多样,才能有效互补。

说到底,健康吃肉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合理摄入”,用对方法、控好量,才能让红肉和白肉真正成为滋养身体的“营养帮手”。

来源:临床营养科

作者:赵文芝

荐稿:贾平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科普 | 餐桌上的小知识:一文读懂红肉与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