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一、身体发出的“暗号”
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心绞痛,其特点如下:
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或后背。
性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或灼烧感,而非尖锐的刺痛。
诱因:通常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寒时发作。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女性)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气短、胃部不适或牙痛,极易被忽视。
西医认为,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壁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变窄。斑块破裂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称冠心病为“胸痹”、“真心痛”。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指心气、心阳、心阴亏损;“标实”指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急性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期则以“本虚”为突出表现。
二、追溯不良的日常习惯
冠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不可改变因素: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
可改变因素: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损伤血管的直接元凶。
吸烟:是冠心病独立的强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结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高反式脂肪饮食。
缺乏运动和肥胖。
长期精神压力。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与养护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耗氧)、硝酸酯类(扩张血管)等。
血运重建: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放支架)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搭桥)。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急性期以“通”为主,常用活血化瘀、豁痰泄浊、温通散寒之法;缓解期以“补”为主,侧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常用中药:丹参、川芎、红花、三七活血化瘀;瓜蒌、薤白豁痰通阳;人参、黄芪益气扶正。
在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明显。在规范使用西药的同时,辅以中医药调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心肌微循环、减轻心绞痛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例如,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像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这类具有活血通络功效的中成药,其成分对改善冠脉侧支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有一定作用,可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辅助措施。
四、科学预防与行为改善
冠心病的养护需“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合理用药、健康生活和定期复查。
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尤其是抗血小板和他汀药物。
心脏康复运动:在医生评估后,进行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心脏健康饮食: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坚果,使用植物油。
戒烟限酒:必须彻底戒烟,酒精摄入需严格限制。
管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减压。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和心脏功能。
对待冠心病,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享受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