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休学一年、曾深陷自伤泥沼的他,逆袭考入985!家长这一做法太关键……

在重庆九五医院的“厌学门诊”,医生们常常被家长们追着问:“孩子到底啥时候能回学校读书啊?”

这几乎是每一位家长踏入这里时,最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切勿操之过急。

很多时候,家长若能先放下内心的焦虑,试着放慢节奏,孩子反而能更早、更顺利地重返校园。

01

“重新学做父母”:休学男孩斩获名校入场券

在不少父母眼中,孩子厌学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严重。但黄医生却表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最近,厌学门诊的主任黄婷医生收到了一条令她倍感欣慰的消息,发件人是小明(化名)。曾经休学一年的小明,如今成功考上了985高校。

三年前,正在读中学的小明却出现了报复性进食、抠喉、拒绝上学、自伤等一系列令人揪心的行为。无奈之下,父母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让他在医院接受系统治疗。

住院期间,小明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善良与亲和力,病区里的每个孩子都对他信任有加、喜爱不已。但与此同时,他也是自伤行为最为严重的一个。

黄医生感慨道:“很多父母都难以承认、更不愿接受自己的家庭环境或养育方式存在问题。他们总是固执地认为是网络、游戏、动漫或者朋友把自己的孩子给害了。一旦话题涉及到父母或家庭,他们就会立刻开启防御模式,拒不承认自身问题。”

但小明的父母却与众不同,堪称典范。他们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克服内心的焦虑,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更在行动上努力重新学习如何做父母,重新养育孩子。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一点点地改变自己,努力摸索着与小明和谐相处的方式。

出院后的两年里,小明还是会时不时地复诊。有时是因为复学后压力太大,黄医生总是温柔地安慰他:“重新回到学校,又要开启新的社交,还得适应学校的节奏,这确实很难。不过,现在的你已经比过去强大多了。”有时,小明也会和黄医生倾诉新的烦恼。

当然,他也会开心地跟黄医生分享和父母的亲密时刻:“我和我爸爸现在就像两个伙伴一样的谈天说地。”

春节前,小明遵照医嘱停掉了所有药物。如今,他如愿以偿地收到了梦想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02

不愿出院的孩子:在这里寻得渴望的温暖

“我不想出院,想在医院再住一星期。”

通常情况下,早日康复出院是每个患者的共同心愿,但在青少年病区,情况却大相径庭。尤其是那些有厌学行为的孩子,似乎格外贪恋住院的时光。

是因为在医院可以不用上学,能暂时逃避现实吗?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在这里,他们能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被包容。而这,恰恰是他们在外面世界所极度匮乏的。

医生说,一些因人际交往困难而苦恼的孩子,在住院部往往能迅速交到朋友,甚至很快就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挚交。

有位家长心急如焚地冲进医生办公室,焦急地问道:

“医生,孩子本来在家就是不上学,但也不会大喊大叫的。怎么住院才3天,就躺在地上大喊大叫,这是不是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啊?”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这正是孩子们“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被包容”的体现。

孩子会发现,烦闷的时候,可以通过喊叫来发泄情绪,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只能通过划伤手臂等自伤行为来释放内心的痛苦。

我们在运用四维一体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逐步引导孩子,可以到安静的治疗室喊叫,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而不是躺在地上。

03

最后想说

厌学:孩子发出的心理求助信号

黄医生认为,家长不妨把孩子的厌学行为看作是他们在发出心理求助信号。

面对孩子的求助,家长要做的不是逼迫孩子放弃求助,也不是急于去修饰、矫正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用心去倾听、真诚地共情、深刻地理解孩子,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情况较为严重,也可以及时寻求学校、专业医生的协助。

因此,黄医生特别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诉求。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且持续一两周,经过调整仍没有改善时,建议尽快带孩子就医。

重庆九五医院作为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拥有四维一体诊疗体系和多学科专家团队,提供从“病前干预、病后治疗、出院康复、居家回访”的全程守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休学一年、曾深陷自伤泥沼的他,逆袭考入985!家长这一做法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