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有没有血栓,看散步就知道!医生:有血栓的人,散步常有5个表现

近来关于血栓的话题又多了起来,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它几乎成了比高血压高血糖更让医生担心的隐患。因为它来的时候常常没有预兆,等到发现,可能就脑梗心梗肺栓塞这样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总以为血栓离自己很远,只有重病缠身才会出现,殊不知,它早就可能悄悄形成在血管里,甚至通过一些平时最普通的动作,比如散步,就能暴露出端倪。

在医生看来,一个人走路的状态,其实是血液循环和血管健康的“镜子”,有些异常如果被忽视,可能就是身体正在被血栓威胁的信号。

首先要说的是,血栓最容易影响下肢静脉系统,尤其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或者本身有动脉硬化基础的人群。散步时的步态和感觉,正好能反映出血液流通是否顺畅。

比如一个常见的表现就是走着走着小腿就开始酸胀,甚至有隐隐的疼痛感。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肌肉劳损不一样,它往往在走路时明显、休息后缓解,而且位置比较固定,多在小腿内侧或者腓肠肌后方。

研究显示,大约7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发病早期都有过这种“走一会儿就酸”的症状,但因为不剧烈,大多数人没当回事。殊不知,这种酸胀其实是因为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组织液渗出,才会出现的不适。

其次,还有一种情况非常典型,就是走路时小腿皮肤颜色比平时更暗,甚至发青发紫,摸上去还有点凉。正常情况下,散步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加快,皮肤颜色更红润,但如果存在血栓,血液流动受限,静脉血滞留,就会导致皮肤发绀。

有的患者甚至在走路半小时后小腿肿胀明显,鞋袜变紧,这同样是血液流通障碍的结果。根据一项对1200例下肢血栓患者的调查,约有45%的人在散步时出现过皮肤颜色异常的表现,而且往往比疼痛更早出现。很多人直到小腿肿得明显才意识到不对,这其实已经是血栓形成数天甚至数周后的信号了。

再者,血栓对神经和肌肉的压迫,有时也会让散步的感觉变得“怪怪的”。最常见的是下肢沉重、抬不起来,甚至感觉脚下“拖着东西”一样。

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刚开始走动的那段时间,这种感觉最明显。因为夜间长时间平躺,静脉回流减慢,血栓部位的压力积聚更严重,早晨活动时血流突然增加,就会引发一系列不适。

在笔者看来,这种“沉重感”常常被误以为是腿部缺钙、劳累或者老年关节问题,但实际上,它背后往往藏着血管阻塞。

国内有一项多中心临床数据指出,超过60%的早期血栓患者都有“走不动路”“腿像灌铅”的感觉,而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在三个月内发展为明显的深静脉血栓。

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就是散步过程中脚踝或脚背突然出现刺痛、麻木感,并且走得越久越明显。正常情况下,走路应当能让下肢神经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但血栓存在时,局部血流减少,神经容易出现缺血反应,从而表现为刺痛、麻木,甚至灼烧感。

这种现象尤其在天气较冷的时候更常见,因为低温会进一步收缩血管,加重循环障碍。临床上,这类神经性症状常常是血栓压迫或血流改变的早期信号,一旦被忽略,就可能在不久后出现更严重的循环障碍,比如间歇性跛行静脉炎

还有一个更隐蔽但非常危险的表现,就是散步时出现轻微的呼吸不畅或胸闷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走得太急”或者“体力差”,但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得很突然,甚至伴有心悸、头晕,就必须高度警惕。

因为部分下肢血栓可能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肺栓塞的早期表现常常非常轻微,可能只是走路时胸口闷一下,但一旦发展迅速,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甚至猝死。

根据《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统计,在确诊肺栓塞的病例中,有超过30%的人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周内就曾出现过“走路喘”“胸口压”的轻微症状,但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了。

总的来说,血栓对身体的威胁之所以大,是因为它不会像高血压那样有明确的数值,也不会像糖尿病那样容易被日常检测发现。

它往往是通过一些最细微的身体信号向外释放“求救信息”,而散步时的表现,正是最直观、最容易捕捉的线索。在笔者看来,如果一个人走路时频繁出现酸胀、发紫、沉重、麻木、胸闷这些情况,就不应该只靠“多走走就好了”来敷衍,而是应该尽快到医院做个下肢静脉彩超或血液D-二聚体检测。

因为血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血流缓慢、血管内壁受损、血液粘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发现,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抗凝来防止它继续发展;晚一步,可能就会面临截肢、脑梗、肺栓塞这些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血栓并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属问题。久坐不动的上班族、肥胖人群、吸烟者、长期卧床或术后恢复者,都属于高危人群。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工作时间长、运动量低,静脉血流速度慢,血栓的风险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有研究显示,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群,血栓形成的风险比久坐少于4小时的人高出近2.5倍。换句话说,生活方式本身就可能是“制造血栓”的推手。

因此,与其等到血栓已经威胁生命,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一些小习惯。每天规律散步、避免久坐、保持充足水分、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就是对血管最好的保护。而在散步这个动作上,多留点心,感受一下腿部和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有时候就能让人比血液检测更早一步察觉风险。

毕竟,身体的信号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每一次走得不对劲,可能都是血管在向你发出提醒。总而言之,血栓这种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往往就藏在最日常的动作里,而懂得去观察和理解这些细节,才是真正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第一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梁翠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及血栓风险指数的诊断价值,临床检验杂志,2024-09-2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有没有血栓,看散步就知道!医生:有血栓的人,散步常有5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