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养生酒”,可能正是损害健康、导致成瘾的开端。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养生酒”,它们打着“保健”“壮骨”“活血”等诱人标签,尤其吸引了许多老年朋友的目光。不少子女也将其视为表达孝心的礼物,认为这类产品既能满足老人饮酒的习惯,又能带来健康益处。
然而,这些所谓的“养生酒”真的安全吗?它们会不会导致成瘾?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养生酒”背后的真相。
01. 养生酒的本质,仍是酒
无论宣传中添加了多少名贵药材,如人参、鹿茸、枸杞等,养生酒的基础仍然是酒精。根据国家标准,任何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品,都属于酒精饮料。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明确其对人体有致癌风险。长期摄入酒精,会增加肝损伤、高血压、脑卒中以及多种癌症的风险。
对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对酒精的分解能力减弱,即使少量饮酒,健康风险也远高于年轻人。
02. 养生酒也会导致成瘾
酒精本身就是一种成瘾性物质。长期规律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品,都可能形成酒精依赖。
许多“养生酒”宣称每天喝一点能养生,这种每日饮用的习惯恰恰是导致酒精成瘾的温床。老年人因孤独、慢性疼痛、睡眠问题等原因,更容易通过饮酒寻求慰藉,逐渐陷入难以自拔的成瘾循环。
成瘾并非取决于你喝的是茅台还是药酒,而是取决于你摄入的酒精量和频率。
03. 保健噱头,掩盖不了酒精危害
商家常大肆渲染添加的药材功效,却刻意淡化酒精的危害。这是典型的转移视线营销法。
事实上,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证明,在酒精中添加某些药材可以抵消或超越酒精本身的危害。相反,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或与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对于正在服用药物的老年人,酒精与药物同服的风险极高,可能造成肝损伤、胃出血等严重后果。
04. 如何避免陷阱,科学养生?
1. 认清本质,摒弃侥幸心理
清醒认识到“养生酒”就是酒,不存在“健康酒”的概念。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
2. 寻找真正的健康替代品
若想活血化瘀、改善睡眠,可采用更安全的方式,如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睡前泡脚等,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正规药品或保健品。
3. 子女应给予更好的关爱
子女与其送“养生酒”,不如多回家吃饭,鼓励父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喝茶、下棋、跳舞等,这才是真正的孝心和健康之道。
4. 如已成瘾,及时寻求帮助
如果老人已经出现酒精依赖症状,如不喝酒就情绪焦躁、手抖、心慌等,家属应给予理解,并及时陪同其到正规医院的戒瘾科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