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结合的今天,强直性脊柱炎这一慢性炎症性疾病,始终是困扰不少患者的难题。吴英萍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指出,调理强直需紧扣“热、堵、虚”三大病机,以扶正祛邪、标本兼调为根本原则,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调理路径。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脊痹”“大偻”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论述。吴英萍教授认为,该病多因肾督亏虚,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骨骼,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壅滞,日久化热成瘀,形成以“热、堵、虚”为核心的病机特点。她强调,调理不能仅盯住症状,更要从病机本质入手,分阶段、分主次进行干预。
首先,清热利湿,控制疾病活动期
吴英萍教授指出,“热”是强直活动期的主要表现,湿热或瘀热壅阻关节,耗伤阴液,导致脊柱僵硬、疼痛,甚至伴随膝关节滑膜炎等红肿热痛症状,尤其在夜间或晨起时加重。在这一阶段,她主张以清热利湿、通络解毒为关键,及时控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她常说,医者需体察患者所痛,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第二,通络化瘀,破解气血瘀滞之“堵”
病情日久,“堵”成为疾病进展的核心。吴英萍教授发现,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督脉与膀胱经运行受阻,逐渐出现脊柱强直、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变形。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加重病情的关键。因此,在调理中,她注重活血化瘀、通督活络,并将这一思路贯穿始终,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第三,补肾强督,固本培元以调“虚”
“虚”是疾病的本质。吴英萍教授强调,肾主骨,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若肾督阳虚、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脊柱稳定性下降。临床常见腰膝冷痛、乏力疲倦等症状。此时,调理当以补肾强督、益肝养心为主,通过扶助正气,增强患者自身抗病能力,从根本改善生活质量。
吴英萍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需细致辨证,厘清“热、堵、虚”三者孰轻孰重。或清热通络,或活血化瘀,或补益肾督,都需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发展阶段灵活施策,在“扶正”与“祛邪”之间找到平衡点。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严谨的医学态度中注入人文关怀,帮助多位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吴英萍教授指出,中医药调理强直注重整体调节,病证结合,既关注短期症状缓解,也着眼于长期生活质量的提升。她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调理策略,为更多患者带去切实的改善,践行一名医者“仁心施调、守正创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