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精准的预言,这些预言往往被后人传颂得神乎其神。像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和诸葛亮这些著名预言家的故事,我们暂且不提,今天要讲的是三个环环相扣的预言故事。 第一个故事:伍子胥预言越国灭吴 伍子胥本是楚国大臣,因父亲和兄长被楚王杀害,被迫逃亡到吴国。吴王阖闾对他十分器重,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逐渐强盛。到了夫差继位后,伍子胥继续辅佐新君,最终帮助吴国击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然而,夫差渐渐对伍子胥的直言进谏感到厌烦,最终找了个借口将他处死。临死前,伍子胥留下预言:请把我的眼睛挂在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攻入吴国。后来,夫差放虎归山,让勾践回国。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果然灭掉了吴国。这个预言应验时,想必夫差已经追悔莫及。

第二个故事:范蠡预言文种之死 越王勾践复国后,开始猜忌功臣。范蠡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带着西施悄然离去。临走时,他劝告文种:越王长着长脖子、尖嘴巴,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可惜文种心存侥幸,没有听从劝告。果然,勾践后来以你教我的七种灭吴方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成功了,剩下四种毫无用处为由,将文种处死。这正应了范蠡的预言,文种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第三个故事:范蠡预言长子之死

范蠡隐退后化名陶朱公,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育有三个儿子。当大儿子因杀人被捕时,范蠡本打算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小儿子去营救,因为他知道小儿子舍得花钱。但二儿子以死相逼,坚持要自己去。范蠡无奈同意,但预言此行必会害死老大。果然,二儿子虽然花钱疏通了关系,但当听说次日将大赦天下时,竟去索回贿赂。被激怒的官员立即劝说国王取消大赦,导致大儿子被处决。范蠡解释说:老二从小吃苦,把钱看得太重;而老幺从小富裕,懂得花钱办事的道理。

这些看似神奇的预见,其实都是基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预言者通过观察人物性格和行为模式,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了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