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在急腹症中位居首位。阑尾管腔阻塞是引发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病因。其中,淋巴滤泡增生占比达60%,阑尾粪石占比35%。这意味着大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是因这两种情况导致阑尾管腔阻塞,进而引发炎症。
阑尾并非无用器官
发炎的阑尾是切除还是保留?实际上,阑尾并非以往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人体的一个无用的退化器官。它其实有着多种重要功能:一是免疫功能,二是分泌功能,三是协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发现,阑尾与克罗恩病的发病呈负相关,这意味着阑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克罗恩病起到预防作用。
此外,阑尾还具有预防结肠癌的潜在功能,虽然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但这无疑为阑尾的重要性增添了新的证据。
药物和手术治疗各有利弊
急性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科抗生素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
1983年,第一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成功实施。现如今,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被广泛开展。其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2023年6月发表在《美国外科医生》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涵盖了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调查3703名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果显示,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8.4%,远高于仅接受抗生素保守治疗的73.3%,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此外,荟萃分析表明,与非手术抗生素保守治疗组相比,阑尾切除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0.54天。这说明手术切除在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长上具有一定优势。
事实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内科保守治疗虽能保留阑尾,但存在易复发、病情慢性迁延的缺点;外科手术虽无复发风险,但存在并发症多、术后某些疾病(主要是克罗恩病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风险增加的缺点。
伴随着对阑尾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治疗阑尾炎时,保留阑尾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内镜治疗逐渐受青睐
近些年,阑尾炎治疗有了新的选择——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该手术于2012年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熔教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用于治疗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该治疗方式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价值于一身,有助于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降低阑尾阴性切除率。
阑尾炎内镜治疗手术操作实例
迄今为止,ERAT手术在国内已经开展超过10年时间,多项研究表明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医疗费用低等优势。2022年的国内一篇Meta分析纳入了33项临床试验、2729名患者。分析表明,ERAT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且手术时间更短,整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住院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患者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同时也能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从医疗资源角度看,ERAT手术能使有限的床位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也充分显示了ERAT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在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措施提升治疗成功率
一是合理配置设备及耗材。
对于肠镜,一般要求工作孔道大,有附送水功能,且尖端配备透明帽。较大的工作孔道有利于各种器械顺利通过。附送水功能可使视野清晰。透明帽能辅助肠镜更好地抵达阑尾开口处。
放射主机可选用ERCP机或C臂放射线机,它们能为治疗操作提供清晰的影像支持,帮助医生准确判断阑尾的位置和病变情况。
导丝推荐使用斑马导丝,长导丝更佳。斑马导丝显影效果好,长导丝能在操作中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此外,治疗时还需要造影导管、取石网篮、取石球囊等器械。造影导管用于阑尾腔造影,明确病变;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则用于取出阑尾内粪石。
胆道塑料支架或鼻胆管可在必要时放置,以保证阑尾腔充分引流。造影剂可选用与ERCP造影剂相同的类型,并按1∶1稀释备用,使病变部位清晰显影。
二是操作时要遵循科学且严谨的流程。
术者先要将造影管沿着导丝送入阑尾管腔,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抽吸脓液,实现初步减压,同时还能进行阑尾腔造影,从而使术者清晰地了解阑尾内部情况。
接着,术者要使用单纯的生理盐水或添加了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因为阑尾粪石多数较松软,通过冲洗就可以将其冲碎。
不过,对于较大的粪石,就需要借助取石球囊或取石网篮将其取出。
另外,如果在造影过程中提示阑尾腔狭窄,建议选择7.5Fr或8Fr支架越过狭窄部位。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阑尾能够充分引流,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导致炎症反复或加重。
三是手术医生熟练掌握关键操作环节。
在提高ERAT治疗成功率方面,笔者团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进行CT阑尾重建,清晰了解阑尾角度和管腔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的基础信息。二是合理运用锥形帽与透明帽。三是合理变换患者体位。四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导丝和导管。五是使用切开刀调整角度。六是对阑尾穿孔进行预判。这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