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健康网 办公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最有效的三个祛湿穴位,艾灸以后,跟湿气一刀两断!

湿气藏在哪里?

相信好多灸友深有体会,年轻的时候,腿还是比较修长的,到了中年后,“大象腿”就出来了,以为是发福了,其实是寒湿都积聚在了腿上。

腿是一个储藏的器官,年轻时储藏血液,岁数大了,腿没有充足的血液储藏,就只能储藏寒湿这些毒素了。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在身体里往往向下走,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多以下肢较为多见。

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但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因为脾运化水湿,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如果你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那多是水湿聚集在这里的表现。

湿邪的致病特征及常见症状

一.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发为泄泻、水肿、痰饮等。

二.湿性重浊。湿为重浊之邪,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外袭肌表时可见头身困重,阻滞经络关节时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浊或屈伸不利。

三.湿性黏滞,易阻气机。主要表现在:

1.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排泄不爽、小便滞涩不畅、以及汗出而黏、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

2.病程的缠绵

3.易阻气机,如胸隔满闷、脘痞腹胀、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等

四.湿气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发为水肿、湿疹、脚气等下肢病症以及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湿邪下注的病症。

祛湿化湿好穴

一:阴陵泉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小腿内侧,胫骨头后下方凹陷处即是本穴。

作用:健脾利湿

主治:1.与湿气相关的疾病: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女性带下病、湿疹、黄疸等;2.其他:膝痛。

二:丰隆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外一寸,胫骨前缘外侧两横指处(中指)

简便取穴:小腿外膝眼和外踝尖的连线中点,胫骨前缘外侧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即是本穴。

作用:化痰湿、和胃气

主治:1.与湿气相关的疾病:眩晕、咳嗽、痰多、哮喘、呕吐、水肿等;2.其他:头痛、癫狂、痫证、下肢痿痹。

三:水分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

简便取穴:上腹部,肚脐上一拇指宽处即是本穴。

作用:通调水道、分流水湿。

主治:1.与湿气相关的疾病:泄泻、反胃、吐食、水肿、小便不利;2.其他:腹痛。

具体操作

时间以每次30分钟-60分钟均可,以皮肤温热潮红并出现温热感向穴位深部、周围或者远部渗透、传播、扩散等感觉为佳,或是出现酸、麻、痒等感觉亦可。以上三穴可交替选用施灸。

艾灸后,湿气去哪了?

体内寒湿重的人,用艾灸这个方法非常对口,灸后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脸色和皮肤,都开始一点点变得干净、通透,其实就是水湿的颜色下去了。还会出现排气(放屁)、打嗝变多,小便增加、排便顺畅,原来舌苔腻,舌边有齿痕,也会慢慢消褪了。

这个水湿去哪儿了呢?一个就是通过排汗或者排便排出去了,艾灸后出汗、排浊水,是一个很好的好现象,其实都是湿气外排的具体表现!

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湿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湿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湿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

而女性排湿毒的方式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这些都是排湿毒的表现。

-完-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办公健康网 » 最有效的三个祛湿穴位,艾灸以后,跟湿气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