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徐先生,退休前是一家肿瘤医院的医生,4年内连续与3种癌症抗争,这段艰辛的抗癌经历令人唏嘘不已。
2020年12月31日,徐先生被确诊为喉癌。仅仅20天后,他在杭州市市一医院接受了全喉切除手术,随后又进行了20多次放疗。这场与癌症的初次交锋,让他永远失去了语言功能。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这位老人。半年后,徐先生又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和3个疗程的化疗。
但癌症的阴影并未散去。2024年12月,因腹痛就医的徐先生再次被确诊,这次是直肠癌。又一次手术后,他昏迷了整整3天,住院50多天才得以出院。
徐先生生病前就爱生气,生病后脾气更是火爆且固执。术后,他还被查出患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乏力、大便不畅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
这次出院后,家人忧心忡忡,加上徐先生的哥哥也患有肿瘤,又有家族史,所以十分担心又会出现新的癌症,于是今年7月开始服用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孙彩珍院长开的中药。
徐先生的案例并非孤例。多原发癌是指同一患者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对患者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会连续患上多种癌症?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医学真相?
原发癌的医学解析:发病率与致病因素
1. 多原发癌的发病率与特点
多原发癌在医学上并非罕见现象。根据临床一项研究数据,多原发癌发病率在国外报道为3.2%~10.7%,国内为0.3%~0.65%,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有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指出:"多原发癌≠癌症转移,需通过病理确诊不同病理类型。"这一区分至关重要,因为多原发癌的治疗策略与转移癌完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多原发癌的检出率正在逐年上升。PET/CT全身扫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多原发癌的检出率,临床案例显示其能同时发现肺、贲门、直肠等多部位代谢异常病灶。
2. 多原发癌的致病因素分析
多原发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徐先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1)心理因素:情绪应激的长期影响
徐先生爱生气、脾气暴躁的性格特点,可能是他患多原发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情绪应激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免疫功能,使肿瘤风险增加1.28倍(《中医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2025)。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的论述,认为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气血失调,增加疾病风险。
(2)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累积效应
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多原发癌的重要诱因。2025年《柳叶刀》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吸烟者患肺癌后,第二原发癌多见于胃肠道和泌尿系统。长期吸烟使肺癌风险提升23倍(2025年多中心研究数据)。
此外,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多原发癌的风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2025年的数据显示,每日饮茶(如淡绿茶)、保持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可降低多癌风险30%。
(3)遗传因素:基因易感性的作用
遗传因素在多原发癌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外研究表明,多原发癌患者有肿瘤家族史的比例达14%~50%。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2025年指南指出:"抑癌基因突变患者多原发癌风险显著升高,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家族史评估。"
徐先生有肿瘤家族史,那么他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也是连续患上多种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调理在癌症康复中的作用:从情志到体质的全面干预
面对多原发癌的挑战,中医调理在癌症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孙彩珍院长的治疗方案为徐先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1.中医方案与效果:疏肝健脾与软坚散结
孙彩珍院长采用"解郁排毒、软坚散结"的中医治疗方案,这一方案针对徐先生脾气暴躁、术后乏力等症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徐先生服用中药一个月后体重上升了10多斤。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暴躁、易怒;脾虚则会导致乏力、消化不良。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开胃等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入软坚散结的抗癌药物则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预防复发。
2. 情志疗法与锻炼结合:身心同调
中医情志疗法的应用尤为重要。《中华肿瘤杂志》2025年的研究显示,中医情志疗法结合八段锦锻炼,可降低癌症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生活质量评分(QOL)提升35%。
情志疗法包括音乐疗法、冥想放松、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建立积极心态。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则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呼吸调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对于徐先生这样脾气大、心理负担重的患者,情志疗法与锻炼的结合,不仅能改善他的情绪状态,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