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之第十六个节气,“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秋分节气的养生要顺应时节,遵守“阴阳平衡”原则来调养身体。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有云“日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
秋分以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早睡早起,这既有助于收敛神气,又有助于清肃肺气。同时要及时根据⽓温的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寒邪入侵、秋凉感冒。对于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管炎的人群,应适当进行“秋冻”,以保证机体从炎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进入秋分以后,气温迅速下降,寒凉渐重,凉气与干燥结合,形成凉燥,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滋阴生津,润肺养肺。食物的合理搭配要结合自身需求,考虑时间、地区、年龄、身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 选择适宜的食物。
可适当选择秋梨、萝卜、百合、银耳、蜂蜜、连藕等食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姜、韭菜、辣椒等辛味发散的食物,以免耗津。
情志顺畅
中医认为,秋在志为“悲”,不良的情绪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因素。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要注意保持精神愉悦,情绪乐观,避免紧张、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平时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调整心境。登高远望享受自然,对情绪也有—定调节作用,可以激发快乐和活力。
适度运动
秋分应当收敛神气,此时的运动不宜过于强烈,人们可以选择轻松和缓、活动量小的项目,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一些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慢跑、登山等产外活动,以利于开宣肺气,促进血液运行。同时可以结合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散步等这些此较平和的运动,动静结合、平心静气。
药膳养生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推荐两款在家易做的养生粥。
南瓜百合莲⼦羹【功效】滋阴润燥,健脾和胃。
菊花粥【功效】清肝,除烦,悦目,去燥。